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四无量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梵语catva^ry aprama^n!a^ni,巴利语catasso appaman~n~a^yo。又作四无量心、四等心、四等、四心。即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令离苦得乐,所应具有之四种精神。据中阿含卷二十一说处经、大智度论卷二十所列举阿毗昙说之解释,即:(一)缘无量众生,思惟令彼等得乐之法,而入‘慈等至’,称为慈无量(梵maitry -aprama^n!a ,巴metta appaman~n~a^ )。(二)缘无量众生,思惟令离苦之法,而入‘悲等至’,称为悲无量(梵karun!a^prama^n!a ,巴karun!a^ appaman~n~a^ )。(三)思惟无量众生能离苦得乐,于内心深感喜悦,而入‘喜等至’,称为喜无量(梵mudita^p rama^n!a ,巴mudita^ appaman~n~a^ )。(四)思惟无量众生一切平等,无有怨亲之别,而入‘舍等至’,称为舍无量(梵upeks!a^prama^n!a ,巴upekkha^ appaman~n~a^ )。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载,修四等心得度欲界天,而住于梵处,故四无量又称四梵堂、四梵处、四梵行。盖四梵堂之说,或系外道婆罗门所倡,杂阿含经卷二十七所载诸外道亦有同类说法。而佛陀转用彼说,以教授诸弟子。
 据俱舍论卷二十九载,‘无量’一词,凡有三义:(一)以无量之众生为此四心之所缘,(二)此四心能牵引无量之福,(三)此四心能招感无量之果。同卷又举出四无量对治四障之说,即以慈无量对治嗔,悲无量对治害,喜无量对治不欣慰,舍无量对治欲界之贪嗔。关于四无量之依地,喜无量为喜受所摄,故依初静虑与二静虑,慈、悲、舍三无量则通依四静虑、未至定、中间定等六地。或谓四无量为有漏之根本静虑所摄,不能断诸惑之得,故除去未至定,而仅依五地。或谓四无量广摄定、不定地,通欲界地、四根本定、近分定、中间定等十地。盖于小乘,唯缘无量众生,而起慈、悲、喜、舍四心;然于大乘,则广说众生缘、法缘、无缘等三种慈,故说法自有不同。大智度论卷二十列举三种慈,即:(一)众生缘,为凡夫及有学之人所生起,即缘一切众生而无怨亲之别,普欲令得利益。(二)法缘,为无学或辟支佛等所起,即以慈念缘五蕴之法,令不知人空者得乐。(三)无缘,为诸佛所行,以佛住于实相而无分别,故心无所缘,唯以诸法实相智慧,令众生得。上述三缘于悲、喜、舍亦如是。此乃于所缘有异,故各得三种分别。[长阿含卷八散陀那经、未曾有因缘经卷上、弥勒菩萨所问经卷七、品类足论卷七、成实论卷十二、大乘庄严经论卷九、十地经论卷五、四念处卷三、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法华经玄赞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