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白衣派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梵名S/veta^mbara 。印度耆那教派别之一。以其教徒穿着象征廉洁之白衣,故有此称。然佛教徒则有称其为白衣外道者。据传耆那教第二十四祖为尼乾陀若提子(一说其为开祖)。尼干子逝世后二百余年,教徒间由于可否以白衣缠身之问题,各有所执,而开分裂之端,遂于一世纪时分裂为以圣普德伟迦亚长老(梵Sam!bhutavijaya )为首之白衣派与以巴德拉巴乎长老(梵Bhadraba^hu )为首之天衣派(梵Digambara )。
 此派宗旨在于观人生之苦,修苦行以灭宿作之业因,主张不造作身业、不起诸漏,以求证悟,获得解脱。白衣派除修苦行之外,并主张男女平等。其宗教仪式限定于耆那教寺庙举行。允许教徒拥有一件白袍、一钵、一掸与防止小虫入口之口罩。此派于印度北部迈索尔地方颇有影响力。据大唐西域记卷三僧诃补罗国(位于北印度,白衣派本师始弘布教法之处)条记载,其教徒修苦行,威仪律行颇同僧法,唯留少发,加之露形,或有所服,则以白色示异。此外,大智度论卷六十八以‘求乐’与‘苦行’区别白衣派与天衣派之相异处,谓白衣求乐,故多蓄种种衣。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之一,以‘有’及‘空’论述二派之异,谓白衣执著「有’。
 白衣派于佛教兴隆之后,渐形衰微,仅流行于印度西南一带。至十一、十二世纪,佛教遭受回教徒破坏而衰微之际,始得挽回势力,进而融合印度教,崇拜湿婆、毗湿笯等。昔时白衣派之支派分歧达八十四部派。崇拜祖师像之派别有塔巴派(梵Tapa )、卡罗塔罗派(梵Kharatara )、安契罗派(梵Ancara )等。十五世纪顷,由白衣派分离出斯特那迦瓦西派(梵 Stha^naka -va^si^ ),该派提倡复古,排斥偶像崇拜。此外,另有穆尔底布札派(梵Mu^rtipu^ja )、特罗般提派(梵Terapanthi^ )等。后其势力亦因内部分裂而涣散。[杂阿含经卷二十一、中阿含卷四尼干经、卷二十五苦阴经、卷五十二周那经、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七、显扬圣教论卷十](参阅‘天衣派’1349、‘耆那教’4283)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