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白马寺
出自:《佛学大词典
》
(一)位于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东汉明帝时兴建,或谓建于明帝永平十八年(75)。相传为我国最古之僧寺。由于天竺之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以白马自西域驮经来我国,或谓于永平十年(67)至我国。明帝遂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西阳门)外为之建造精舍,称之为白马寺。 洛阳伽蓝记卷四(大五一·一○一四中):‘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大(疑作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明帝崩,起祇洹於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图焉。寺上经函,至今犹存,常烧香供养之。经函时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礼敬之,如仰真容。’
据梁高僧传卷一载,相传天竺国有伽蓝,名招提。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后因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王遂停毁,并改招提寺为白马寺,后诸寺立,多取此名。故谓东汉明帝于洛阳城西始建佛寺时,系因依准此一典故而称白马寺。相传寺式系模仿印度祇园精舍,寺中有塔,殿内有壁画,摄摩腾与竺法兰曾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汉译佛典中最早译出之经。寺门两旁有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之墓。另于本寺之东南,有一寺塔,称为东白马寺,一称齐云寺(或谓斋云寺),乃后唐庄宗(923~925在位)所建,其塔式为木造之九层塔,后于宋代靖康之难毁于兵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僧彦公再建,清代嘉庆三年(1798)僧圆朗又重修之,现存者为十三层之砖塔。
本寺以年代久远,且屡毁于兵灾,
故于唐代垂拱、宋代淳化、元代至顺、明代洪武年间迭经兴复。唐末五代时,禅宗僧弘化于此。金末时,则为华严诸师弘教之所,讲席甚盛,历代法缘皆不衰。曹魏时之康僧铠、昙谛、白延,西晋之竺法护、北魏之昙摩流支、佛陀扇多,唐代之佛陀多罗等高僧,皆曾于此译经。宋真宗亦尝临幸本寺,礼拜摄摩腾之故迹。可谓自北魏以降,本寺乃北朝佛教之中心。 民国十七年(1928),寺为军阀冯玉祥所毁。二十年,由护法戴季陶及上海闻人杜月笙等人加以重建。[佛祖统纪卷五十三、弘明集卷一、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洛阳县)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一六三]
(二)位于陕西西安。系西晋愍帝(313~316 在位)所营建。世世皆为讲学之道场,至隋代而废绝。[历代三宝纪卷四]
(三)位于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创建。南朝刘宋之法平、僧饶、昙凭及梁代僧旻等,皆曾于此弘法。陈代警韶、智严、智聪等亦曾驻锡于此。
(四)位于河南安阳。为后赵时佛图澄所建,初为木塔。北齐武平(570~575 )末年,敕命重修时,相传曾于地下得舍利三颗。
(五)位于湖北江陵。据传,晋初安世高因度化■亭之庙神,而获得财物,遂于荆城东南隅建造本寺。未久,道安由襄阳至本寺,谓寺过于狭隘,故又另创檀溪寺。据传唐代沙门玄奘亦曾住此。[荆州记(廋仲雍)]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