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犯制立
出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
p0521
瑜伽六十九卷一页云:复次略由五处,应知犯制立、为最甚深。云何为犯?谓能障碍所有善法,令不得生。当知此障、略有五种。一、慢缓障。二、有罪障。三、轻慢障。四、恶作障。五、所知障。慢缓障者:谓懈怠故;于诸善法,不勤方便。有罪障者:谓如有一、或由贪缠,或由瞋缠,或由痴缠,或由所余随一心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彼既生起如是烦恼随烦恼缠;坚着不舍。轻慢障者:谓如有一、不尊所学。于诸学中,不甚恭敬。于其所犯,不见怖畏,而有所犯。犯已,不能速疾发露。于大师所及诸学中,性不尊敬。恶作障者:谓如有一、相续染污恶作所触。于此恶作,不能善巧究竟除遣。有怅有怏,有诸恶作。所知障者:谓如有一、心怀变悔;依因净戒,不生欢喜。不欢喜故;不生适悦。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无如实知,无如实观。由此因缘,名所知障。由慢缓障之所触故;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为性执着。性执着故;复为有罪障之所触。为有罪障之所触故;于诸学中,不深恭敬,憙乐所犯。憙乐犯故;便为轻慢障之所触。为轻慢障之所触故;生染污悔。不能除遣所生悔故;便为恶作障之所触。为恶作障之所触故;变悔转增。由此因缘,广说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便为所知障之所触。如是名为障生次第。与此相违,当知卽是五种无障。谓无慢缓障,无有罪障,无轻慢障,无恶作障,无所知障。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法琳(唐终南山龙田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慈藏(唐新罗国大僧统)[《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昙选(并部兴国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法通(龙泉石楼)[《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弘智(南山至相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道会(益州严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智勤(隋大兴国寺度)[《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勒那漫提(魏洛京永宁寺天竺僧)[《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超达(魏荣阳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慧达(魏文成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道泰(魏常山衡(唐精舍)[《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融(梁九江东林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法力(魏末鲁郡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植相(梁蜀土青城山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林(梁蜀土潼州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慧简(梁荆州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朗(魏凉州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意(魏太山朗公谷山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照(魏太山丹岭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道丰(齐相州鼓山)[《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圆通(齐邺下大庄严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慧宝(齐太原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云(齐邺下宝明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僧远(齐梁州薛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慧瑱(周上党元开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洪献(隋相州大慈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慧云(隋东川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释僧朗(隋鄂州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道仙(隋蜀部灌口山竹林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慧峰(陈摄山栖霞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