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左光
出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
p0527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四页云:问:若染污慧名左慧者;何故说佛身有左光?答:立左名因,义各别故。谓染污慧、违越解脱正理善品,故立左名。佛有常光,附身而起。以恒安住,故立左名。不同余光起灭不定。以佛身有常光一寻,乃至微尘及细虫等,光威所铄,皆不近身。复有说者,佛有三光,映夺余光,皆令成左。是故说佛身有左光。佛三光者:一、佛身光,作真金色。此光照触诸金山时,令彼威光隐没不现。二、佛齿光,极鲜白色。此光照触雪山王时,令彼威光隐没不现。三、佛智光,清净遍照。此光照触外道邪论,皆令摧伏隐没不现。如是三光令余退没,皆成左性;故名为左。有作是说:佛身金光,照齿所发鲜白光时,显佛面门,威严增盛;如秋丽日,光照雪山;令彼山王威严转盛。问:诸佛皆有如是左光,遍身一寻,恒发照不?答:诸佛皆有如是左光,遍身一寻,恒时发照。问:若尔;然灯佛本事云何通?如契经说:然灯如来应正等觉,身光赫奕,照灯光城,周匝围繞逾缮那量,经十二年,昼夜无别。观华开合,以知昼夜。既尔;云何诸佛皆有常光一寻?答:彼经不说然灯如来遍身所发常光一寻。但说彼佛为化有情,现大神变,发化光明;于十二年,施作佛事。有作是说:非诸佛身皆有如是常光一寻。以佛身光,非相好摄;或大或小,起灭不定。评曰:应作是说:诸佛皆有如是左光,遍身一寻,恒时发照。虽非相好摄;而法尔恒有。诸佛身常有胜妙威光故。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无等(唐鄂州大寂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明觉(唐天目山千顷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圆修(唐杭州秦望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普愿(唐池州南泉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昙晟(唐澧阳云岩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甄公(唐荆州福寿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从谂(唐赵州东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智藏(唐京兆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圆智(唐潭州道吾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法常(唐明州大梅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崇演(唐扬州慧照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齐安(唐杭州盐官海昌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恒政(唐京师圣寿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灵佑(唐大沩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玄策(唐黄州九井)[《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寰中(唐杭州大慈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寰普(唐洛阳韶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日照(唐衡山昂头峰)[《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宣鉴(唐朗州德山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藏奂(唐明州栖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义玄(唐真定府临济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从谏(鉴宗)(唐洛京广爱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良价(唐洪州洞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藏廙(唐苏州)[《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大安(唐福州怡山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庆诸(洪諲,令达)(唐长沙石霜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道膺(唐洪州云居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有缘(唐缙云连云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义存(唐福州雪峰广福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元安(唐澧州苏溪)[《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