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身受与心受差别
出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
p067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一页云:问: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答:若受、在五识身;名身受。在意地;名心受。复有说者,诸受中无分别者,名身受。有分别者,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缘自相境,名身受。缘自相共相境,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缘现在境,名身受。缘三世及无为境,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缘实有境,名身受。缘实有假有境,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于境一往取者,名身受。数数取者,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于境暂缘卽了者,名身受。推寻乃了者,名心受。复有说者,诸受中、若依色,缘色;名身受。若依非色,缘色非色;名心受。如色、非色,如是有对、无对,积聚、非积聚,和合、非和合,说亦尔。尊者世友说曰:佛说二受,谓身受心受。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此中无有身受。诸所有受,皆是心受。何以故?心相应故。然所有受,若依五根转,名身受。恒以身为增上缘故。若依意根转,名心受。恒以心为增上缘故。有作是说:无有身受。诸所有受,皆是心受。何以故?心相应故。然所有受,若依三根转,取和合境;名身受。恒作想故。若依三根转,取不和合境;名心受。非恒作想故。大德说曰:受、有二种。一者、身受,二者、心受。若是身受,亦是心受。有是心受,而非身受。谓所有受,不取外事而起分别。但依内事,执取其相,而起分别。谓缘一切补特伽罗有缘法处所摄色心不相应行无为法等,名心受。大德欲令如是心受,无实境界,惟分别转。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一页云:问: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耶?答:若受、在五识身,名身受。在意地,名心受。复次若受、无分别,名身受。有分别,名心受。复次若受、取自相境,名身受。取自共相境,名心受。复次若受、取现在境,名身受。取三世及非世境,名心受。复次若受、取事别境,名身受。取事别及和合境,名心受。复次若受、一堕境者,名身受。数数堕境者,名心受。复次若受、于境率尔转者,名身受。思度转者名心受。复次若受、以色为所依、色为所缘者,名身受。以非色为所依、色非色为所缘者,名心受。如色非色,如是有对无对,积聚非积聚,和合不和合,广说亦尔。尊者世友说曰:如佛所说:彼于尔时,受于二受。谓身受、心受。云何身受?云何心受?答:无有受是身受。一切受皆是心受。所以者何?心相应故。然诸受、若依五根转,此受名身受。恒以身为增上故。若依意根转,此受、名心受。恒以心为增上故。复作是说:无有受是身受。一切受皆是心受。心相应故。然诸受依取至境三根转,此受名身受。恒作想故。依取不至境三根转,此受名心受。不恒作想故。大德说曰:若是身受;彼亦心受耶?答:若是身受;彼亦心受。有是心受,而非身受。谓若计度外事,于内取相;及于事取补特伽罗,幷法处所摄色、心不相应行、无为相;如此类受,皆名心受。以于非实有境,分别转故。是谓身受心受差别。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大师德圆满 , 大波罗蜜多 , 大乘光明定 , 大小窣堵波 , 大红莲那落迦 , 大天五种恶见 , 大乘相应契经 , 大乘二种种姓 , 大乘补特伽罗 , 大圆镜智所缘 , 大种造色相别 , 大有覆无记地法 , 大无覆无记地法 , 大号叫大那落迦 , 大众中正师子吼 , 大乘相应作意修 , 大乘与七大性相应 , 大种造色其相有异 , 大师驱摈诸声闻众 , 大师摄受诸声闻众 , 大乘言教是佛所说 , 大圆镜智有二种用 , 大觉地中功德二种 , 大止妙观以为所乘 , 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 大迦叶波结集三藏处 , 大师是如来应正等觉 , 大种于所造色能为五因 , 大乘阿毗达磨集有三义 , 大觉地所摄五法皆通假实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