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食义及食者
出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
p0882
瑜伽九十四卷十九页云:复次无有少法、生已安住,亦无有我,能食所食。由此因缘,彼何名食?然唯约与未生诸法,作生缘理;唯法引法,说为食义。但由法假,于其识上,假想施设补特伽罗;望此四食,说为食者。为欲随顺世间言说,约世俗谛,说有如是补特伽罗、能食四食;非约胜义。所以者何?若说有识、生已安住,体是真实补特伽罗,名能食者;不应立识、为其食性。未曾见有补特伽罗、还自能食补特伽罗。一相续中,定无二识、同时安住。是故立识、体是真实补特伽罗,为能食者,不应道理。由有如是不应理故;若作是问:谁食识食?当知此问、为非理问。若作是问:谁是能食识食因缘?当知此问、为如理问。能令悟入缘起理故。复有二有。一者、生有,二者、业有。若为当来后有生起,今现法中诸业烦恼所随逐识、为因;能引当来生有。卽彼曾有前行业性,说名业有。于现法中、有此有故;能令当来生有所摄后有生起。于命终时,前际六处,才无常灭,后际六处,寻复续生。卽此六处,识于先时,为能引缘;复于今时,为结生缘。如是由识入母胎故;得有名色。名色为缘,便有六处。由无明界所随六处,以为缘故;有相似触。渐次乃至取为缘故;令后际业,转成其有。如是诸法、先未曾有。一切新从别别缘起。当知此中、都无触者、乃至有者、能有所触,乃至有有。唯有诸法、别名所食,别名能食。是故因果堕在诸行相续流转无有断绝。由其先际业有,往趣后际生有;复由后际业有,还趣先际生有。如是缘起,轮回不绝。从此世间,往彼世间;自彼世间,还此世间。是故唯法能引法义,当知此中说为食义。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普光(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法宝(胜庄)(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圆测(薄尘,灵辩)(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元康(唐京师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靖迈(唐简州福聚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顺璟(唐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四] , 嘉尚(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慧沼(大愿,尘外)(唐淄州)[《宋高僧传》卷第四] , 彦悰(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义湘(唐新罗国)[《宋高僧传》卷第四] , 义忠(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元晓(大安)(唐新罗国黄龙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神楷(明恂)(周京兆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会隐(周京兆广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僧瑗(周虎丘山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印宗(唐会稽山妙喜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宗哲(唐太原府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德感(唐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浮丘(唐太原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法藏(大仪)(周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恒景(唐荆州玉泉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一行(唐中岳嵩阳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智升(唐京兆西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圆晖(怀远,崇廙)(唐中大云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玄逸(唐京兆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道氤(唐长安青龙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良贲(唐京师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礼宗(唐越州)[《宋高僧传》卷第五] , 法诜(唐钱塘天竺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潜真(道超)(唐京师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五]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