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无痴

出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

p1041
显扬一卷五页云:无痴者:谓正了真实为体。能断痴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无痴为业。如经说:无痴善根。
二解 成唯识论六卷三页云: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有义,无痴卽慧为性。集论说此报教证智决择为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皆是决择性故。此虽卽慧;为显善品,有胜功能,如烦恼见。故复别说。有义,无痴非卽是慧。别有自性。正对无明。如无贪瞋,善根摄故。论说大悲,无瞋痴摄。非根摄故。若彼无痴,以慧为性;大悲如力等,应慧等根摄。又若无痴,无别自性;如不害等,应非实物。便违论说十一善中三世俗有,余皆是实。然集论说慧为体者;举彼因果,显此自性。如以忍乐表信自体;理必应尔。以贪瞋痴,六识相应,正烦恼摄,起恶胜故;立不善根。断彼必由通别对治。通唯善慧,别卽三根。由此无痴,必应别有。
三解 杂集论一卷十二页云:无痴者:由报教证智决择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惭等易了,故不再释。报教证智者: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应知。决择者:谓慧勇勤俱。
四解 五蕴论三页云:云何无痴?谓痴对治;以其如实正行为性。
五解 广五蕴论六页云:云何无痴?谓痴对治;如实正行为性。如实者:略、谓四圣谛;广、谓十二缘起。于彼加行,是正知义。业、亦如无贪说。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抱玉(唐京兆)[《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阿足师(唐虢州阌乡)[《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封干师(木[泳-永+贡]师,寒山子,拾得)(唐天台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无相(智诜禅师)(唐成都净众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怀信(唐扬州西灵塔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辛七师(唐陕府)[《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和和(唐京师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广陵大师(唐扬州孝感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明瓒(唐南岳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待驾(怀一)(唐简州慈云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怀道(智恒)(唐福州爱同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惠忠(圆寂)(唐升州庄严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惠秀(唐洛京天宫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惟忠(唐成都郫县法定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 处寂(唐资州山北兰若)[《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无着(唐代州五台山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普化(唐真定府)[《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大川(法烱)(唐汉州栖贤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 难陀(唐西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玄宗(唐寿州紫金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广敷(唐袁州阳岐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地藏(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神暄(唐婺州金华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道行(唐澧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圆观(唐洛京慧林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法藏(唐江州庐山五老峰)[《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道行(唐广州罗浮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普满(唐潞州)[《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