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虚妄语恶行
出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
p1167
集异门论十卷一页云:云何虚诳语恶行?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虚诳语者、或在质谅者前,或在大众中,或在王家,或在执理家,或在亲友家,为令证故;作是问言:汝善男子、应自忆念。若知,便说;不知,勿说。若见,便说;不见,勿说。彼得此问,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不见言见,或见言不见,彼或自为,或复为他,或为财利,正知而说虚诳语,不离虚诳语。此中有虚诳语者:谓不离虚诳语者、不断虚诳语者、不厌虚诳语者、安住虚诳语者、成就虚诳语者、是名有虚诳语者。或在质谅者前者:谓或村落质谅者、或城邑质谅者、或邦国质谅者。如是等质谅者、若会遇,若和合,若现前,是名或在质谅者前。或在大众中者:谓或剎帝利众、或婆罗门众、或长者众、或沙门众。如是等诸大众、若会遇,若和合,若现前,是名或在大众中。或在王家者:谓有国王、辅臣围绕,若会遇,若和合,若现前;是名或在王家。或在执理家者:谓执理众、聚集评议,若会遇,若和合,若现前;是名或在执理家。或在亲友家者:谓诸亲友聚集言论,若会遇,若和合,若现前,是名或在亲友家。为令证故作是问言者:谓劝请彼说诚谛言。欲决是非,故共审问。汝善男子应自忆念。若知便说不知勿说。若见便说不见勿说者:谓令忆念先所受境、依实而说,可为明证。此劝诫者,若于是事、已见已闻已觉已知;便可宣说建立开示。若于是事、不见不闻不觉不知;勿谬宣说建立开示。故作是言:汝善男子应自忆念。若知便说不知勿说若见便说不见勿说。彼得此问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不见言见或见言不见者:此中不知言知者: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说为所闻。彼实耳识未闻未了,而隐覆此想此忍此见此质直事,言我已闻此等;名为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者:谓彼耳识、已受已了,而隐覆此想此忍此见此质直事,言我不闻此等;名为或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者: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说为所见。彼实眼识未受未了,而隐覆此想此忍此见此质直事,言我已见;如是名为不见言见。或见言不见者:谓彼眼识已受已了,而隐覆此想此忍此见此质直事,言我不见;如是名为或见言不见。彼或自为或复为他或为财利正知而说虚诳语者:此中彼或自为者;如有一类、自行劫盗、被执送王。王亲检问:咄哉男子!汝于他物,实作贼耶?彼作是念:我若实答;王定瞋忿,重加刑罚,或打、或缚,或驱出国,或夺资财,或复断命。我当自覆、自等覆,自藏、自等藏,自护、自等护,作虚诳语,可免刑罚。作是念已;便白王言:我于他物,曾不劫盗。愿王鉴照;我实非贼。如是名为彼或自为。或复为他者:如有一类、亲友作贼,被执送王。王亲检问,不得情实。为作证故;追检问言:汝之亲友、实作贼不?彼作是念:我若实答;王定瞋忿,令我亲友、重遭刑罚,或打或缚,或驱出国,或夺资财,或复断命。我为亲友,应覆、等覆,应藏、等藏,应护、等护,作虚诳语,令免刑罚。作是念已;便白王言:我之亲友、于他财物,曾不劫盗。愿王鉴照,彼实非贼。如是名为或复为他。或为财利者:如有一类、心怀贪欲,作是思惟:我当施设虚诳妄语,方便求觅可爱色声香味触境,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财。作是念已;卽便追觅。由此因缘,作虚诳语。如是名为或为财利。正知而说虚诳语者:谓审决已;数数宣说演畅表示虚诳语言。是名正知而说虚诳语。不离虚诳语者:谓于恶心不善心所起恶行不善行所摄虚诳语,不离不断,不厌不息。如是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名虚诳语恶行。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佛说菩萨内戒经(一卷) , 佛藏经(四卷) , 优婆塞戒经(七卷) , 佛说法律三昧经 ,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 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 佛说文殊悔过经(一卷) , 三曼陀绠陀罗菩萨经 , 菩萨藏经 , 舍利弗悔过经 ,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 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 佛说善恭敬经 , 佛说正恭敬经 , 佛说大乘戒经 , 菩萨戒羯磨文 , 菩萨戒本经(一卷) ,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 菩萨戒本(一卷 有静迈序) , 菩萨受斋经 , 菩萨五法忏悔经 , 小乘律藏 , 四分律藏(六十卷) , 四分戒本(一卷) , 四分戒本(一卷 前有序) , 比丘尼戒本(一卷) ,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一卷或作二卷) , 羯磨(二卷 出昙无德律部) ,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