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印
出自:《翻译名义集 - 宋·普润法云
》
大论云:佛法印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行者知三界皆是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后无;念念生灭,相续相似生故,可得见知。如流水灯焰长风,相似相续故,人以为一。众生于无常法中,常颠倒故,谓去者常住,是名一切作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诸法内无主,无作者,无知无见,无生者,无造业者。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如破我品中说,是名无我印(云云)。寂灭者,是涅槃,三毒三衰火灭故,名为寂灭印。问曰:寂灭印中,何以但一法,不多说?答曰:初印中说五众,二印中说一切法皆无我,第三印中说二印果,是名寂灭印。一切作法无常,则破我所外五欲等。若说无我,破内我法,我、我所破故,是寂灭涅槃。论又问曰: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此中云何说一切有为作法无常,名为法印?二法云何不相违?答曰: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如观色念念无常,即知为空。过去色灭坏不可见,故无色相;未来色不生,无作无用,不可见,故无色相;现在色亦无住,不可见,不可分别知,故无色相。无色相即是空,空即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说有广略。问曰:过去、未来色不可见,故无色相;现在色住时可见,云何言无色相?答曰:现在色亦无住时。如四念处中说,若法后见坏相,当知初生时坏相,以随逐微细故不识。如人着屐,若初日新而无故,后应常新,不应有故。若无故,应是常,常故无罪无福。无罪无福故,则道俗法乱。复次生灭相,常随作法,无有住时。若有住时,则无生灭。以是故,现在色无有住。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正觉(明州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教亨(燕都庆寿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宗杲(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绍隆(平江府虎丘)[《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端裕(庆元育王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法泰(潭州大沩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景元(天台护国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慧远(临安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心道(常德府文殊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智才(潭州龙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士珪(温州龙翔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安民(建康华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道元(成都昭觉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云辩(平江府南峰)[《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善悟(南康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法忠(隆兴黄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法宁(华亭昭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道行(衢州乌巨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守珣(安吉州何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袁觉(眉州象耳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昙华(明州天童)[《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德光(临安府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祖觉(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自回(台州钓鱼台)[《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居静(潼川护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弥光(泉州教忠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道颜(江州东林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鼎需(福州西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道谦(建宁府)[《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清旦(潭州)[《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