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出自:《佛学大词典
》
想,梵语 sam!jn~a^,指感受、观念、概念、意识等心及心所之作用。有想,梵语sam!jn~in,巴利语san~n~in。无想,梵语a-sam!jn~in,巴利语a-san~n~in。非有想非无想,梵语naiva- sam!jn~in-na^sam!jn~in,巴利语neva-san~n~ina^san~n~in。又作想无想非想非无想。系依情之有无,而将众生之所居分为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三类。
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上载,有想,即于空无边处起空想,于识无边处起识想之意;无想,即于无所有处离少想之意;非有想非无想,则为有顶所摄。此系将三种有情众生,配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有顶等无色界之四处。
此外,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大三三·一三一上):‘有想者谓七有想,无想者谓五无想,非想非无想者除前二,此依有宗释。大乘解者谓,识处名有想,无所有处名无想,无少所有,第三非想者非前识处,故非非想者即非前无少所有处。’此系举出有部宗与大乘之解释,其中有部宗之解释,或系于九有情居之中,分别以七识住为有想,无想天为无想,非想非非想处为非有想非无想之方式加以配置;而大乘之解释,则系于无色界四处之中,将识无边处配于有想、无所有处配于无想、非想非非想处配于非有想非无想。[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大般若经卷五七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经疏、金刚般若疏卷二](参阅‘九地’132、‘九有情居’133)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