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八识缘境广狭

出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
唯识宗所立的八识,其缘境有广有狭。即: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等实有之色,称为性境(现前所有实见之境);此识对境,称为现量(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故所缘之境狭。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平直曲屈实有之声,称为性境;此识对境,称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故所缘之境狭。三、鼻识缘唯实唯量境,谓鼻嗅香时,即有识生,能嗅好恶实有之香,称为性境;此识对境,称为现量。以其但能嗅香,未起分别,故所缘之境狭。四、舌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舌尝味时,即有识生,能尝不同实有之味,称为性境;此识对境,称为现量。以其但能尝味,未起分别,故所缘之境狭。五、身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身觉触时,即有识生,能缘细滑粗强等实有之触,称为性境;此识所缘,称为现量。以其但能觉触,未起分别,故所缘之境狭。六、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二量,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称为假,是则此识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皆缘,三量(现量、比量、非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故所缘之境广。七、第七识见分唯假唯实,谓此识无别体相,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见分而为相分,分别思量,常执第八为我,能缘之心是假,所缘之境是实。以其唯起我执,生诸气习,不能遍缘诸境,故所缘之境最狭。八、第八识缘根身器界唯实唯量,根身者,即眼等诸根;器界者,以世界如器。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故所缘之境最广。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僧璩(宋京师庄严寺)[《高僧传》卷十一] , 道俨(宋彭城郡)[《高僧传》卷十一] , 僧隐(宋江陵)[《高僧传》卷十一] , 道房(宋广汉)[《高僧传》卷十一] , 道营(宋京师闲心寺)[《高僧传》卷十一] , 志道(齐钟山灵曜寺)[《高僧传》卷十一] , 法颖(齐京师多宝寺)[《高僧传》卷十一] , 法琳(齐蜀灵建寺)[《高僧传》卷十一] , 智称(齐京师安乐寺)[《高僧传》卷十一] , 僧佑(梁京师建初寺)[《高僧传》卷十一] , 僧群(晋霍山)[《高僧传》卷十二] , 昙称(宋彭城驾山)[《高僧传》卷十二] , 法进(宋高昌)[《高僧传》卷十二] , 僧富(宋魏郡廷尉)[《高僧传》卷十二] , 法羽(宋伪秦蒱阪)[《高僧传》卷十二] , 慧绍(宋临川招提寺)[《高僧传》卷十二] , 僧瑜(宋庐山招隐寺)[《高僧传》卷十二] , 慧益(宋京师竹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 僧庆(宋蜀武担寺)[《高僧传》卷十二] , 法光(齐陇西)[《高僧传》卷十二] , 昙弘(齐交址仙山)[《高僧传》卷十二] , 昙邃(晋河阴白马寺)[《高僧传》卷十二] , 法相(晋越城寺)[《高僧传》卷十二] , 竺法纯(晋山阴显义寺)[《高僧传》卷十二] , 僧生(晋蜀三贤寺)[《高僧传》卷十二] , 法宗(宋剡法华台)[《高僧传》卷十二] , 道冏(宋京师南涧寺)[《高僧传》卷十二] , 慧庆(宋庐山)[《高僧传》卷十二] , 普明(宋临渭)[《高僧传》卷十二] , 法庄(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十二] ,
扫一扫关注微信号
万能查询网
正在处理中,请稍候 ...X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 - 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