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阇世王
读音:[a1 she2 shi4 wang2]
阿阇世是梵语Ajatasatru的译音,亦写做阿阇多设咄路、阿社多设咄路,译为未生怨。又谓善见、法逆。释尊在世至灭后期间,中印度?摩诃陀国的国王。父亲是频婆娑罗(Bimbisara)王,母亲是韦提希(Vaideh1。韦提哈国的女性之意)夫人(或说是憍萨罗国出身的女性,又说是憍萨罗国的公主)。受敌对释尊的提婆达多所唆使,将归依、外护释尊的父王予以幽禁致死,自行篡位。其后,又在提婆达多的唆使下,让大象饮酒、奔窜,欲杀害释尊及弟子们但告失败。据说后来为杀父之罪所恼,全身长大恶疮(恶性肿瘤)时,经大臣耆婆之劝,赴释尊处,闻其说法而痊愈。又在欲攻打跋耆(Vrji。巴利语Vajji)族的国家时,曾征询释尊的意见,获示七不退法,教以攻打的困难,而打消念头。释尊入灭后,参与佛舍利的分配,并兴建大宝塔以为供养。更以大迦叶为中心,召集比丘五百人(亦有千人之说),在摩诃陀国的首都、王舍城附近的毕波罗窟(七叶窟),首次结集释尊留下的教法。关于阿阇世王与释尊的关系,除详说于第十九卷(大正第十二卷第四七四页)外,于第三十六卷(同第二十三卷第二六○页)、(同第一卷第一○七页)亦有记载。至于王的殁年有释尊灭后四十年说与二十四年说。如日莲大圣人于所示:“阿阇世王持法华经延命四十年”(第一○一一页),是采用四十年说。阿阇多设咄路(未生怨)的名字,虽有“不生敌对者、无敌”之意,但被解释为“尚未出生前即已怀有怨仇者”。于善导的第二卷(大正第三十七卷第二五三页)载有,父、频婆娑罗王因无子嗣,故请一占卜师为韦提希夫人占卜时,预言住在山中的仙人死后将出生为太子。于是国王因急欲得子的一念,而杀了仙人。不久,夫人怀孕,再令占卜时,占卜师预言:“虽生男子,但此子恐成王怨”,未久生下一男子,因尚未出生时已怀有怨恨,故取名未生怨。国王害怕此子,便与夫人一同将其子从高楼顶上扔下,但仅折断一根手指,安然无事,故、阿阇世王的别名亦称婆罗留枝(Balaruci,汉译折指)。御书御义口传(第七四一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