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罗夷罪
读音:[po1 luo2 yi2 zui4]
五篇七聚之一。波罗夷是梵语parajika的译音。意译为重罪、断头等。在比丘、比丘尼的戒律中,若有违反者属最重之罪,触犯者处以匹敌斩首的刑罚,丧失比丘的生命(身分),逐出教团。第一卷云:“譬如断人头,不可复起。比丘亦复如是,犯此法者,不复成比丘,故名波罗夷”(大正第二十二卷第五七一页)。此外,又译弃捐、极恶、无余、他胜、堕不如意处、极恶感堕罪等。小乘戒的比丘、比丘尼应受持的二种波罗夷。寗比丘的四波罗夷。谓比丘应受持的二百五十戒之一。犯此者无忏悔之法,遭僧中遗弃之罪。此又有四种,谓(1)婬戒、(2)盗戒、(3)杀戒、(4)妄语戒。比丘尼的八波罗夷。比丘尼应受持的五百戒之一。谓(1)婬戒、(2)盗戒、(3)杀戒、(4)妄语戒,以上与比丘的四波罗夷同。再加如下四种:蕌摩触戒(禁止以染着心,触男子身而感乐之戒)、八事成重戒(禁止牵男子手、许脱衣衫、共入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依、共赴婬事场所之戒)、珯覆比丘尼重罪戒(禁止明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罪却予隐藏之戒)、况随顺被举比丘违尼僧三谏戒(谓自己的恶见、恶行被谏仍不改),而谓八种。大乘戒的菩萨应受持的波罗夷。通常说是十种,但立戒方法有诸说。寗(同第二十四卷第一○四九页)的六波罗夷。谓(1)杀戒、(2)盗戒、(3)妄语戒、(4)婬戒、蕌谈他过失戒(禁止谈论出家及在家人的罪过,或佛法中罪过之戒)、酤酒戒(禁止卖酒与人,使起颠倒心之戒)。(同第二十四卷第一○二○页)的十波罗夷。谓(1)杀戒、(2)盗戒、(3)婬戒、(4)妄语戒、蕌酤酒戒、谈他过失戒、珯自赞毁他戒(禁止赞歎自己而诽谤他人之戒)、况悭生毁辱戒(禁止悭贪不做法施、财施,辱骂他人之戒)、瞋不受谢戒(禁持瞋心,不接受他人谢罪之戒)、毁谤三宝戒(禁止诽谤佛、法、僧三宝之戒)。第十二卷(同第二十四卷第七五九页)说有二十四种的波罗夷罪。(同第二十四卷第九一一页)记载,犯波罗夷罪者,命终生于地狱中,其寿命等于他化自在天的一万六千岁,换算人间年数,等于九百一十五俱胝六百万岁。御书守护国家论(第六三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