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前经
读音:[er3 qian2 jing1]
说于以前的诸经教。亦称权教(经)。于天台大师的五时教判,是泛指释尊一代五十年的说法中,至法华、涅槃时为止,四十二年间的说法(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所属经教)。相对于真实之教的,而称方便之教。根据五时八教的判释于五时中,是谓华严时(二十一日)、阿含时(十二年)、方等时(十六年,一说是八年)、般若时(十四年,一说是二十二年)等四十二年间的诸经。尔前经的“尔”字具有“其”或“此”之意,谓至此(法华经)之前的经教之义。天台大师建立五时,依其说时来判释尔前经与。四时的经如下:(1)华严时之经|。(2)阿含时之经|、、、。(3)方等时之经|、、、、、、、、、、、。(4)般若时之经|、、。关于八教的判释,在有云:“若尔前中有八教者,顿即华严,渐即三味,秘密与不定,亘前四味。藏则亘及阿含、方等,通是方等、般若,圆别则是前四味中,除鹿苑说”(第四四一页),又、云:“此圆教有二:一是尔前之圆,二是法华涅槃之圆”(第四一七页),是超过化法四教(藏、通、别、圆)与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的八教,故称“超八之教”。以四味判释尔前经亦称五时五味之施化,将释尊一代圣教的说时,譬喻为炼制牛奶时的五个阶段之味,以的醍醐味为最胜之法,乳味、酪味、生苏味及熟苏味称为前四味或四味,代表尔前经。尔前经的修行尔前经所说的菩萨修行称为历劫修行,谓于初发心之后,须经过三阿僧只百大劫、或动踰尘劫等的长久修行,始得进入涅槃。且修行过程中的戒律非常严格,说有众多的戒律。小乘教有五戒、八斋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大乘教亦网罗有十重禁戒、三聚净戒等。尔前经的成佛于尔前经虽亦準许各自应分的作佛,但因未阐明十界互具、一念三千,故为有名无实。尔前经与法华经日莲大圣人虽于处处阐明尔前经并非释尊出世的本怀,不可作为依经而将之破折,但在等则引证、、等尔前经之文。如此引证尔前经的理由,大圣人于中说,为大纲,尔前经为的网目,是为大纲而使用网目。成佛得道之文虽出自尔前经,其义则限于。因此于开会上引用一切诸经,借尔前之文,以显法华之义。尔前经本身为“死法门”,惟一旦被用于开会之上,借以说明十界互具、一念三千,则成为“活法门”。以日莲大圣人的佛法来看,释尊的二十八品及余经(尔前经),若不以南无妙法莲华经为根本,则一切将成“死法门”。御书二乘作佛事(第六一六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