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四律五论
出自:《佛学大词典
》
四律与五论之并称。为律宗之重要典籍。据日僧凝然之八宗纲要卷上载,四律,即:(一)属萨婆多部(有部)之十诵律(梵Sarva^stiva^da -vinaya )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等译。(二)属昙无德部之四分律(梵Dharmagupta -vinaya )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等译。(三)属大众部(根本二部之一)之摩诃僧祇律(梵Maha^ -sam!ghika-vinaya )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四)属弥沙塞部之五分律(梵Mahi^s/a^saka -vinaya )三十卷,刘宋佛陀什等译。又五部中之迦叶遗部,唯传戒本之解脱戒经,广律则未传,婆粗富罗部之戒律与广本皆未传。
五论,即:(一)毗尼母论(梵Vinaya -ma^tr!ka^-s/a^stra )八卷,译者不详,本名毗尼母经。(二)摩得勒伽论(梵Sarva^stiva^danika^ya -vinaya-ma^tr!ka^ )十卷,刘宋僧伽跋摩译,本名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三)善见论(梵Samanta -pa^sa^dika^ )十八卷,萧齐僧伽跋陀罗译,本名善见律毗婆沙(梵Sudars/ana -vinaya-vibha^s!a^ ),系解释四分律者。(四)萨婆多论九卷,译者不详,本名萨婆多毗尼毗婆沙(梵Sarva^stiva^da -vinaya-vibha^s!a^ )系解释十诵律者。(五)明了论一卷,陈代真谛译,本名律二十二明了论(梵Vinaya -dva^vim!s/ati-prasanna^rtha-s/a^stra ),系依十八部中之正量部之律而成。
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一载,律之正本有:根本部之僧祇律、昙无德部之四分律、萨婆多部之十诵律、弥沙塞部之五分律、迦叶遗部之解脱律、婆粗富罗部(律本未传)、毗尼母论、善见论、摩得勒伽论、萨婆多论、毗奈耶、明了论、五百问法、出要律仪等,其说对律与论未作区别。
法砺之四分律疏卷一本则有诸律与诸论之分,诸律,即:十诵律、僧祇律、五分律;诸论,即:母论、伽论、善见、多论、明了论、心论。开元释教录卷十三,亦有五部正调伏藏之说。凝然将诸说异同并比,成立四律五论说。又四律之中以四分律最为盛行。
此外,唐代义净译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一般称为新萨婆多律,以别于五论中之萨婆多律。其内容亦略有不同。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十四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 十四种根与三聚有情相摄 , 十八界可积集非积集分别 , 十八界有所缘无所缘分别 , 十八界各有无量品类差别 , 十八界有执受无执受分别 , 十八界异熟长养等流分别 , 十八界三种次第宣说因缘 , 十八界六种次第宣说因缘 , 十种有情于十种法爱乐喜悦 , 十恶业道作及增长四句差别 , 十善业道根本加行后起差别 , 十烦恼与别境心所几互相应 , 十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 十一种相显了分别开示诸法 , 十一种相决了分别显示诸法 , 十二有支逼恼世间令不安隐 , 十二心中何心现前几心可得 , 十五种圣非圣财所生乐差别 , 十六外事种种变异无常之性 , 十八界合能取及不合能取分别 , 十八种修治差别分位略有三种 , 十一种差别道理建立补特伽罗 , 十一善心所十遍善心轻安不遍 , 十八界由助伴能取及独能取分别 , 十二支于一切生处具支多少分别 , 十烦恼取一分事及取一切事分别 , 十种无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 , 十善业道增时能令内外诸物增盛 , 十种妙方便慧所引世间进道胜行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