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读音:[fo2]
(1)梵语浮图(buddha)的译名,佛陀的略称。佛陀是意味觉醒的人,汉译为觉者、知者、觉等。谓一切诸法的原貌悉皆觉知,亲自体现究极的真理,且能引导他人,令证得真理的觉者。如所述:“佛是人天之主、一切众生之父母,且是开导之师”(第一四一九页),指出佛具备了主师亲的三德。此时的佛是意味救济万人的教主。又于里,就佛的特质列举有:如来、应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的十号。另于亦举出尔前之佛与迹门之佛的不同,更称:“今本门与迹门,教主有久始之别,如百岁老翁与一岁婴儿”(第一○三五页),指出本门教主(本佛)与迹门教主(迹佛)的不同甚于尔前之佛与迹门之佛的差异。(2)十界的生命中,佛界的略称。亦称佛性。对照一念三千的法理,于法理上虽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在现实中,佛界的生命是由受持妙法、且施予众人利益的人所显现出来。如所述:“能居所居、身土、色心、俱体俱用、无作三身之本门寿量当体莲华之佛者,唯日莲弟子檀那等之中有之也”(第五三五页),身为日莲大圣人的门下,正确信受御本尊,向着佛法流布而迈进的人即是佛。(3)本尊的通称。一般是谓佛像或曼荼罗的本尊。(4)有时亦俗称死者为佛,如所云:“生时是生之佛,今是死之佛,生死俱佛,即身成佛之大事法门,所云者此也”(第一五八六页),于生前受持妙法不渝的人,死后亦可获得佛的境地,但并非死者即可无条件而得作佛。佛的智德关于佛的智能卓越,天台大师在第三卷上有云:“知见既其广大深远,何所不摄?境渊无边,智水莫测。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一○页)。又称,佛具备主师亲的三德。云:“佛是人天之主、一切众生之父母,且是开导之师”(第一四一九页)。说示佛的特质,有如来、应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的十号。佛与本佛释迦牟尼佛在如来寿量品第十六,阐明其是在五百尘点劫的过去,即已成道的佛。因此,尔前诸经所说,于印度出生而成道的释迦佛,以及他土的种种之佛,皆在说明此久远释尊所垂迹的姿态。久远五百尘点的释尊为本佛,印度成道的释尊及他土之佛为迹佛。然而,此久远五百尘点成道的释尊,若望于久远元初的自受用报身时,则为迹佛,久远元初的自受用身如来才是真实究极的本佛。久远实成(五百尘点成道)的释尊,称为迹中化他的虚佛、色相庄严之佛、本果妙教主、应佛升进的自受用身等;相对地,久远元初的自受用身如来,则称为无作三身、示同凡夫之佛、本因妙教主。此久远元初的自受用报身如来,即是末法本佛、日莲大圣人。日本大石寺第二十六世日宽在,就大圣人的称呼,有云:“应知、大圣人即佛之别号也,故经云:『慧日大圣尊』云云。尊即人,人即尊。唯我独尊,唯我一人是谓也。又、开目抄云:『其故,佛世尊是实语之人,故号圣人、大人』。故知日莲大圣人,是莲祖所自称,亦是佛之别号”(六卷抄第七二页),阐示久远元初之本佛的意义。三世十方诸佛经典有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宇宙一切彼方(十方)有佛土、有佛在。其具代表性的佛,于(第一三八三页)举出:三世诸佛庄严劫的千佛(过去)、贤劫的千佛(现在)、星宿劫的千佛(未来)、十方诸佛、善德佛(东方)、无忧德佛(东南方)、栴檀德佛(南方)、宝施佛(西南方)、无量明佛(西方)、华德佛(西北方)、相德佛(北方)、三乘行佛(东北方)、广众德佛(上方)、明德佛(下方)等。此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成道的根本,即是妙法莲华经。明示:“法华经实是三世十方诸佛之父母”(第一六五八页),云:“三世十方之佛,必以妙法莲华经五字作种子而成佛”(第一一一四页)。木画二像称为佛的理由木像、画象是注入一念三千佛种的魂魄,才成为生身之佛。有云:“定法华经是心法,印之于三十一相木绘之像,则木绘二象是全体生身之佛。云草木成佛者此也”(第四九○页)。于日莲大圣人佛法,一二七九年(弘安二年)十月十二日所图显的一阎浮提总与之大御本尊,即是依照末法本佛的生命而书写的本尊,亦即事之一念三千的当体。十界论所说的佛十界的生命中,有时亦将佛界略称为佛。日莲大圣人曾就此凡夫己心的佛界,于云:“夫地狱与佛究在何处?经文有称在地下,亦有经文称在西方等地。然、论其委细,则见其正在我等五尺之身内也”(第一五七三页),又在指出:“我等己心之释尊是五百尘点乃至所显三身,无始之古佛也”(第二六四页),教示此凡夫己心之佛与久远元初之佛完全无异。为显现此凡夫己心的佛界,才有教主姿态的佛出现。凡夫只要信受教主“本佛”所说示的本尊,勤励于正确的修行,就能显现自己心中的佛性而成佛。此事于有云:“崇奉我己心之妙法莲华经为本尊,我己心中之佛性受南无妙法莲华经呼唤显出之当体,称之为佛”(第五八二页)。佛与众生的关系所谓的佛,在化城喻品第七有云:“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法第三三六页),一切众生信受妙法,以佛的使者出现,即在说明佛与众生之间秘藏有不可思议的眷属妙。此与“师弟不二”亦属同义。第六卷下云:“本从此佛,初发道心,亦从此佛,住不退地”(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五六页)。离此本从之师,则不可能成佛,亦有告诫:“将受得法华经大海智水根源之师忘却,移心于他人,其受轮回生死之祸必矣”(第一○九七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