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墓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mu4]
埋葬遗骸、或遗骨的场所,又谓其标示。一般是谓埋葬所的总称,但为与只把泥土堆起、种植树木的“冢”有所区别,又将设有建筑物或碑石者称之为“墓”。于古代印度,如尸陀林就设有收集、弃置死尸的场所。又于佛、阿罗汉、君主等的墓所设有建筑物,称为率塔婆(梵语stupa)。中国造坟的风气是肇始于周代,而衍生陵墓、坟墓、丘墓、冢墓等的区别。日本自中国传来古坟文化之后,豪族权门才为其墓大兴土木,尊重尸体或其纪念物的作法亦相沿成习。六四六年(日本大化二年)又订颁墓制,依身份高低限制造墓,且特别划定一般百姓的固定埋葬所。至于墓上立碑一节,的丧葬令有如下的记载:“须于坟墓立碑,记载官阶姓名”。又随着佛教思想的散播而兴起以火葬代替土葬的风气,且为供养死者之灵而开始建立率塔婆。于是产生十三层塔、宝塔、五轮塔、板碑等的样式,并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墓标或墓石。至江户时代中期,一般百姓的墓亦盛行建立石塔,此一风气亦相沿至今。又有在生前即设坟墓的习俗,称为寿陵、寿藏,且为与死后的墓有所区别,而以朱砂书写法名。在土地高度开发的现代,墓地规划更形迫切,因而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公园墓地的兴建。御书报恩抄(第三四二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