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读音:[ni2 cai3]
Friedrich WilhelmNietzsche,一八四四年~一九○○年。德国哲学家。出生于鲁茨恩近郊,路德派的牧师家庭,为长子。在波昂大学及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文献学之中,一八六五年阅读到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一七八八年~一八六○年)的,深受震撼性的影响。一八六八年,与同是叔本华门生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一八一三年~一八八三年)相逢,醉心其音乐。翌年,以二十五岁的年纪,史无前例的当上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文献学教授。一八七二年,出版第一部的代表作,招致学术界的反感,而实质上遭到学院派的驱逐。一八七八年与瓦格纳决裂,翌年又辞去大学。此后,相继出版(一八八一年)、(一八八二年)、(一八八三年~一八八五年)、(一八八六年)、(一八八七年)、(一八八九年)等书,但、一八八九年昏倒在意大利的托尔尼奥街头。其后住进精神病院,但一直未能恢复正常,而于十年后的一九○○年去世。尼采否定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四七○年~前三九九年)以来、西方哲学的理性人类观,而提出了肉体存在的人类观。他试图从创造性去发掘人的本质,并且把丰沛的生命力称为“狄俄尼索斯式的力量”。认为以理性来推测人的理性主义、否定现世而提倡天堂才有幸福的基督教,都在扼杀这种狄俄尼索斯式的力量,故同样有罪。又说,长达两千年来,一直主宰欧洲世界的这些形而上学的价值,是地上一些不太具有生存活力的人所捏造出来的虚伪价值。于是,历史上的虚无主义才会变成现代最大的问题。而为了克服生存的颓废,尼采又提出所谓“权力意志”的概念。这是把狄俄尼索斯式的创造性当做自己所有而生存的一种意志,是为了实现真正丰沛的生活,而将自我价值“创造出来的一股力量”。新的价值,并不是由基督教的上帝般,彼岸的、超然的存在所赐与。因为“上帝已死”。所谓的权力意志,就是要把这种丧失价值的虚无主义,主动地接收下来,同时以实现生命根源的自我为目标,在自我的形成中生存。尼采把这种生存态度称为能动的虚无主义,这点可见于中所谈述的永劫回归思想及超人思想。如上所述,尼采的思想不仅代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存哲学”,更对雅斯培(Karl Jaspers,一八八三年~一九六九年)、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一八八九年~一九七六年)等人造成影响,而与齐克果(Soren A. Kierke-gaard,一八一三年~一八五五年)并列存在主义的源流。其后亦继续对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一九○三年~一九六九年)、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一八九五年~一九七三年)等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福柯(Michel Foucault,一九二六年~一九八四年)、德勒兹(Gilles Deleuze,一九二五年~一九九五年)、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一九三○年~)等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又在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e,一八七五年~一九二六年)、托马斯曼(Thomas Mann,一八七五年~一九五五年)、纪德(Andre Gide,一八六九年~一九五一年)、马尔罗(Andre Malraux,一九○一年~一九七六年)等二十世纪的文学家看来,尼采更是无止境的思索泉源。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