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支丹
读音:[qie4 zhi1 dan1]
由意味基督徒的葡萄牙语christao,音译成日语的汉字,又写做吉利支丹。切支丹是指十六世纪后半叶,由葡萄牙的传教士传到日本的基督教(天主教)及其教徒。一五三四年由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一四九一年~一五五六年)创立的耶稣会,在葡萄牙国王的殖民地政策中,是从宗教层面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一五○六年~一五五二年)到达葡萄牙在东方的据点果阿之后,于一五四九年(日本天文十八年)来到日本的鹿儿岛。沙勿略想得到日本天皇準许他传教,但未如愿,于是在山口求见大内义隆,而获準传教。他在日本二年多的期间,受洗的教徒多达一千人。当初他是采用佛教用语,比如将造物主上帝(Deus)译作大日等等,因而被误解为佛教的一支。于是苦思切合实际的传教方法,决定避免沿用佛教用语,而直接采用拉丁语或葡萄牙语。在沙勿略之后,来到日本的几位传教士能够以西南九州为中心展开传教,是由于诸侯受到南蛮贸易的魅力所吸引,才会欢迎他们前来传教。其中也有自己主动表示愿意入信的人,大村纯忠即是在一五六三年(永禄六年)受洗,而成为第一位的切支丹诸侯,将长崎的土地捐献给耶稣会。此外,尚有大友宗麟、有马晴信相继受洗,在各自的领地内展开切支丹化。但在近畿内,并未受到诸侯的直接保护,而是向民众开始传教,后来才有结城忠正、高山友照?右近、小西父子等,颇具实力的武将成为教徒。一五六八年(永禄十一年)在织田信长的保护政策下,教徒人数呈飞跃性的扩大。巡察使瓦利纳尼(Alesandro Valignano,一五三七年~一六○六年)将日本耶稣会分成三个布教区,设立教育机构(神学院),积极展开传教。一五八二年(天正十一年),有马、大村、大友等的切支丹诸侯又派遣“天正遣欧使节”前往罗马。当时的教徒人数约有十五万人,是切支丹的鼎盛期。丰臣秀吉最初也对切支丹怀有好感,还在大阪赐予土地,但随着西欧的殖民政策而渐起疑心,一五八七年(天正十五年)下达“伴天连(切支丹传教士)驱逐令”。一五九七年(庆长二年)逮捕京都一带的传教士和教徒,在长崎处死(二十六圣人殉教)。德川家康起初也为了促进对外贸易而默许传教,但在葡萄牙贸易的比重低落,又感受到侵略意图之下,于一六一二年(庆长十七年)发布第一道的禁教令。结果,传教士被逐出国外,教会遭到破坏,教徒也被放逐。基于强化幕藩体制,又唯恐切支丹破坏统一,幕府的禁教政策也愈来愈严厉。一六三七年(宽永十四年)到一六三八年(同十五年)的“岛原之乱”以后,随着锁国的强化,对于教徒的全面弹压更是如火如荼。德川幕府施行践踩画像、宗门普查、寺院证明制度等的措施,谋求根绝切支丹,所以切支丹才从历史的表面销声匿迹。切支丹弹压政策又由明治政府沿袭,而备受欧美各国的指责,直到一八七三年(明治六年),将近二百八十年来的禁令才告解除。由于基督教的传入,日本才有所谓“南蛮文化”的兴起,给安土、桃山文化添加绚烂。鼎盛期是在一六○○年前后,以近畿内的市民阶层、九州具影响力的农民阶层为背景,在艺术、技术、文物方面,形成包罗万象的文化。而由耶稣会推行的医疗、教育活动,也盛极一时。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