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儒教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ru2 jiao4]

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提倡的学说。其学说是依据中国古代民族,社会、家族制度中心的“礼”,且由孔子将先王的教示予以建立体系者。“儒”字自古有多种解释,由“柔弱”之意而被用以称呼专攻术业的学者,据说其起源可能是社会礼仪的执行、教导者。由其重视信奉、实践民族“礼”教的立场是称为儒教,以其学说或文献研究为中心的立场是称为儒学。儒教与其后的道教、佛教并称三教,儒教虽重视葬礼、祭祀,但并不像其它宗教倡说信仰、祈祷、归依等可以见神而得救济的教义,与其说是宗教,莫若视为阐说人道的伦理政治思想。孔子亦甚少谈及神、自然,而关注于如何活在现实的人生。春秋时代是在周朝末期,传统的社会秩序紊乱。孔子为谋恢复其秩序,而讲述修己治人(修养自己而教化他人)之道。亦即,先王所说的礼是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经由其实践而体现己心中理想人格的仁,并将此德推及于人,期待理想社会的实现。但是,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以周朝为中心的社会秩序重现,身份制的确立。因此,虽说是仁的体现,却非如其后墨子所提倡的平等博爱,而有同心圆扩大般的差别式平等博爱的限制。孔子又汇编先王时代即已存在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并格外重视其中的与,列为基本教材。儒教的根本经典即此五经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宋代以后,四书渐渐取代五经,被尊崇为经典,以为主的孔子地位亦随之而高过先王。孔子死后,孔门划分为曾子学派与子夏学派,进入战国时代后,前者有孟子出现,后者出现荀子。孟子在孔子的“仁”加入“义”,建立“仁义”学说,针对霸道而推行仁义的王道,提倡民本主义。此外,孟子又以任何人的内心都有行善的可能性,主张性善说,被奉为儒教的正统,对后世影响甚大。尤其是宋明的儒学更承袭此派。反观荀子,则是着眼于自然无为的人所具备无穷的欲望,而提倡性恶说。倡说为引导此性恶的人,必须藉由意识作为的人为工夫,即藉由“礼”从外部予以规范,主张君主中心的政治。由此荀子门下,有隶属法家的韩非子及秦始皇的宰相李斯出现。其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代表的思想统一,造成儒教衰退,至汉武帝的时期,儒教又被尊为国教。在此之前的儒教称为原始儒教。武帝时期,汉朝的基础稳固,迫切需要一项强而有力的统一政治原理。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将儒教定为国教,设置五经博士的官制,开设太学。学习五经遂成为官僚的必要条件。而以家族主义为原理的儒教所推行家父长制的国家理想,给予天子独裁制的道德根据,从此以后,儒教历经两千年成为王朝的指导原理。但是后来,儒教的发展停顿,儒者逐渐专注于经典注释,其风潮一直延续至唐代。此期间,儒教虽仍是政治与社会的指导原理,但南北朝以后,随着道教与佛教兴起,而在思想上陷入低迷。儒教与佛教掀起“神灭不灭论战”即是此一时期。不过,儒释道三教在该时期互相影响,到了宋代,兴起所谓新儒学的清新运动。新儒学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有站在主知主义立场的宋代朱子与提倡知行合一说而闻名的明代王阳明等人。他们的学说又通称宋明理学,以理或天理为宇宙无形的本体,阐扬此理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形成性即理及心即理等的人性观、伦理观的根据。宋明儒学成为东亚文化、尤其是教育与政治的主导思想,给追求如何做人、建立理想人格的东亚社会价值体系造成颇大影响。又有朱子汇编婚丧喜庆而制订的,对东亚文化圈的生死观及风俗习惯带来莫大影响。进入清朝,朱子学及阳明学丧失活力,陷入空谈理气心性的弊病。批判此失,以经世济民为宗旨,重视实学的黄宗羲等人崛起。但是到了中期左右,迷失此志,欠缺思想性的考证学大行其道。经历鸦片战争的清末,研究孔子政治理论的公羊学兴起,给政治改革带来影响。民国初期,袁世凯发起儒教复兴运动,然以五四运动为分界,儒教被贬为封建体制的元兇,遭到否定。其后,在中共政权下继续遭到否定,到了一九八○年代,在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中,摸索儒教现代意义的风潮已日益盛行。在上述儒教的发扬中有其一贯的特色。第一是天。天的起源是人格神,但随着时代演变,而逐渐丧失人格神的性格,天被视为生成万物的所谓天道、天理的法则存在,开始具有泛神论的世界观。亦即,形成所谓天、地、人(神明、自然、人类)是处于连续性的关系,人或自然之中有神存在的思维,导出“性”必然是善的一项结论。因此,彰显人内在最高善的仁,被视为儒教的目的,体现仁的人物称为“君子”,是理想人格的模范。第二是礼。为体现仁,实现修己治人的手段,重视儒教传统的克己复礼。原本、礼是起源于宗教仪礼,后来被儒教摄取,而发展成以天为根据的伦理、社会、政治规范。第三是家族主义。周朝的封建制度是以家族主义为基本而建立,血缘成为维系封建制度的支柱,儒教更将其家族道德扩大,发展至政治规范,奠定家父长制的国家思想根基。又在伦理层面,建立孝悌为仁之本的伦理规范。儒教可以说即是以此天、礼、家族相辅相成而获得发展,虽受到其它思想的影响,仍自成中国文化的内涵,此言并不过份。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