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乐行
读音:[si4 an1 le4 xing2]
寗帮助初发心者于恶世安乐修行以得佛果的摄受行法。天台大师在第八卷下(大正第三十四卷第一一八页),将安乐行品第十四所说的行法,取此名称。又略称四安乐、四行。文殊菩萨请问释尊,浅行初心的行者在浊恶世安乐修行妙法莲华经的方法为何?释尊针对此问而说身、口、意、誓愿的四种安乐行,以示初心者可依此弘通、修行妙法莲华经。在天台大师的第八卷下说有,以止(定)、观(慧)、慈悲三法,可不堕于凡夫、二乘,实践衣座室三轨,而成就三德,导入身、口、意、誓愿的四行。(1)身安乐行。安乐行品记载:“一者安住菩萨行处、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法第四四九页)。谓使身安定,避免十种诱惑,在静寂处修行。住于止故,身离十恼乱;住于观故,知一切法是空、如实相、无所有性,不执着于此,而住于慈悲故,礼拜行道等的一切威仪,悉为利他。(2)口安乐行。“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同第四五八页)。谓于佛灭后,宣说此经时,不轻蔑他人,不道其过失,以平稳心,用口宣说。住于止故,不说过、不轻慢、不歎毁、不怨嫌,观故但说大乘,住于慈悲故,读经、赞歎佛,自然利他。(3)意安乐行。“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斅、谄诳之心”(同第四六二页)。谓到了末世,佛法将灭尽时,受持读诵此经的人,对于学习其它佛法者不会怀有嫉妒、诽谤、争论的心。住于止故,离散乱恶想;住于观故,如来、菩萨、十方菩萨、一切众生等四种人皆有四观(四念处);住于慈悲故,所修禅定、智能悉皆为一切众生。(4)誓愿安乐行。“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受持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同第四六五页)。谓以大慈大悲之心发誓,愿救度一切众生。住于止故,怨亲平等;住于观故,对众生无著;住于慈悲故,发誓愿于一切众生拔苦与乐。但、四安乐行是像法摄受的修行,于末法今时,正意是应立折伏而修行之时。云:“而摄受之四安乐修行,若于今时行之,得非冬下种子、春求实者欤!鸡之用也鸣于晓,宵鸣则成怪物”(第五二六页),说示末法的修行一向是折伏。即。一卷(大正第四十六卷第六九七页)。又称或。南岳大师著。就的安乐行而作阐述的一部书。御书圣愚问答抄(第五一九页)致南部六郎书(第一四四六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