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
读音:[xing2 wei2 zhu3 yi4 xin1 li3 xue2]
二十世纪代表美国的心理学家沃森(John B. Watson,一八七八年~一九五八年)所提倡的心理学。以能够客观观察的生物行为当做研究对象。翻开心理学的历史时可知,行为主义心理学于二十世纪初叶已在美国兴起,而在此之前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则是十九世纪后半叶由德国冯特(Wilhelm Wundt,一八三二年~一九二○年)所提倡的“意识心理学”。冯特将包含生活体所被赋予的意识内涵本身,亦即如感情般的主观要素在内的一切直接经验当做研究对象,所以他的心理学被称做意识心理学。意识心理学是试图藉由内省法将意识内涵分解为心理要素,再透过此等要素的结合,以了解精神现象。对于这点,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安吉尔(James R. Angell,一八六九年~一九四九年)等人则认为意识本身不可能分解为要素,反而意识是基于生活体为了适应环境需求而产生之物。因此,提倡心理学是要从有助于生活体适应环境角色、机能及效用的观点,展开研究的“机能主义”立场。同样在芝加哥大学求学并曾接受安吉尔等人指导的沃森,虽然受到此种机能主义的影响,但主张做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应该扬弃依赖内省法的意识研究,而采用客观的方法,以专业的角度去测定、研究生活体表现于外的行为。其具历史性的第一步,就是一九一二年应邀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时所发表一篇名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专题演讲。其内容在隔年被刊登在,而一跃成名,受到心理学会的瞩目。在演讲中,沃森提到所谓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其目标是以能够客观观察的行为当做对象,借以发掘其中相关的法则性,俾能预测或控制人类的各项活动。此项理论与美国科学主义的风潮相结合,而与精神分析学并驾齐驱,成为心理学的两大思潮之一。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主张是认为,心理学的这门学问应该探讨的对象,终究是从外界可以观察的行为,例如运动或腺体分泌等的内容,而不应该把只是个人经验的意识般,不可能直接观察的主观事物当做研究对象。沃森所说的行为,是指Doing的本身,即人所做的一切行为。生活体的所为皆是行为,属于观察的对象。所以,沃森认为在行为的个体上,将可以客观观察的刺激(S)与生活体对此产生的反应(R)当做研究对象有其必要性。亦即认为,包含人在内的生物都会对刺激产生反应,而试图把行为做成刺激与反应的变量予以记述下来。此称为S︱R模式。在此所称的S︱R,并不是指刺激↓反应的一个方向,而是谓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反应亦非只有反射动作,尚包含自发性的反应。不过,将此种意识为主的精神作用予以排除的极端客观主义或环境主义,在另一方面又饱受批判成“无意识心理学”。然而,沃森的行为主义从其后的行为主义发展史来看时,应该也可以称做所谓古典的行为主义。此种古典的行为主义,在一九三○年以后,由托尔曼(Edward C. Tolman,一八八六年~一九五九年)及赫尔(Clark L. Hull,一八八四年~一九五二年)、斯金纳(Burrhus F. Skinner,一九○四年~一九九○年)等锐气十足的学者崭露新的发展局面,以至于形成“新行为主义”的潮流。在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里,沃森的S|R模式被批判为太机械论,漠视生活体的主体性及能动性。例如赫尔便是运用刺激(S)|生活体(O)|反应(R)的模式,试图透过生活体为媒介,思索其能动的性质。亦即,以刺激与反应为桥梁,思索生活体的动因、需求及习惯等的媒介变量,试图从更整体性、宏观性的角度去掌握行为本身。同样的,托尔曼亦是在重视行为目的的走向中,暗示倘以环境条件为独立变量、行为是从属变量,则于其中间仍需要主体条件的媒介变量。至于斯金纳则重视环境变量的实验操作,他所呈现的反应制约学习(巴夫洛夫型的古典制约学习)和操作制约学习(能动的反应)理论非常有名,演变至今,在临床心理学的领域里,以此种思惟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已有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大行其道。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