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印度教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yin4 du4 jiao4]

Hinduism。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后三世纪,以雅利安(Aryan)人所带入的婆罗门教为基础,揉合非雅利安原住民的民间信仰及习俗而形成的印度民族宗教。印度教的一般性格很复杂,由不限于宗教领域的许多要素所构成。非由特定始祖所创始的宗教,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民族宗教。因此,没有所谓个人入信的观念,既然出生为印度教徒之子,自然而然也就是印度教徒。其圣典是以婆罗门教时代崇拜至今的为最高权威的圣典,此外,(Mahabharata)、(Ramayana)的二大叙事诗及(Manu-smrti)等的法典亦奉为圣典。尤其是的其中一部(Bhaga vad-g1ta),更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法典是将种姓制度为主的行为规范汇集而成,内容涵盖人类生活各层面的规范。基于此义,印度教并不仅限于单纯的宗教范畴,可说是规定生活各层面的价值体系。本来,印度教是把动物及山川、草木等等亦视为崇拜对象的多神教,而众神只之中,又以毗湿奴神(Vishnu)、湿婆神(Shiva)最有力量。但是神只观念又随着时代而起大变化,影响力强的神只随着时代与环境亦有所不同。依其在众多的神只之中,主要尊崇何神,而划分宗派,但不论何者,各式各样的教义兼容并蓄的包摄性是印度教的特征,佛教的创始者佛陀被视为毗湿奴神的第九化身等等,也就在表现这点。其基本教义有业(karma)与轮回。认为人的行为不论善恶皆附着于人的主体“阿特曼”(atman。译为『我』),死后亦延续下去。此业的善恶决定来生,其业报不能在今世改变。受业所束缚的生命延续就是轮回,脱离此一轮回,便是解脱。此业与轮回的教义是承袭自婆罗门教。佛教虽否定阿特曼说,但接受所谓业报影响未来的观念。在印度教里,是以切断业的系缚,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为最终目的,是将解脱之道、修行法分从三方面来作讲说,并教导合乎其人的性格及力量的方法。即正确认识灵魂与肉体关系的知识之道(jnana-yoga)、遂行本分而不计较结果的行为之道(karma-yoga)、对神虔诚信爱与绝对归依的信爱之道(bhakti-yoga)三者。其中,于特别强调的是信爱之道。其它二者是志在获得专业知识及出家苦行等等,对一般人而言,需要较为困难的条件;相对地,纵使是不具备那种精神、物质条件的下层种姓的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真诚信奉最高神只不渝,也能蒙受神只的恩宠而得到解脱的此种教义,成为吸引广大民众的一大要因。印度教截至一九九六年为止,拥有约七亿的信徒,占世界总人口的一三?七%。近年来,如“礼赞奎师那”(Hare Krishna)运动及“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运动等,以印度教传统为背景的新宗教运动亦正朝全世界进行推广。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