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术
读音:[yu2 jia1 shu4]
Yoga。藉由瞑想或苦行等方式,以控制身心的印度传统技术。“瑜伽(Yoga)”一词,源自所谓“yuj”的动词。yuj是谓“给马套上马鞍”、“将马连结车辆”,引伸为“融合”、“连结”之意。由具有上述意味的yuj衍生出来yoga,则是表示陶冶心灵、使精神统一集中、保持感觉器官而使心灵不为外界的对象所分散等。此种心灵或感觉器官控制方法的瑜伽,其起源最早是兴起于古代,甚至还有主张可上溯印度文明的见解,但确切时期不详。还有专门从事分析、探讨瑜伽的学派,称为瑜伽学派。此即所谓的六派哲学之一,以纲要书(Yogasutra)及其注释书为主,将其解脱方法的瑜伽建立体系。但是,许多其它的学派是当作修行的阶梯,而采用瑜伽的实修,因而瑜伽又分成许多派系。其主要派系概可列举出:(1)王瑜伽(Rajayoga)亦称僧佉瑜伽,以心灵抑制为主的心理疗法。(2)信瑜伽(Bhaktiyoga)是以奉献给人格神的信仰为主。(3)业瑜伽(Karmayoga)是履行社会的义务。不过,这时正如(Bhagavad-g1ta)所叙述的,其结果不可期。对于结果的离欲甚为注重。以上是三种具代表性者,很显然是(2)、(3)项与的关系很密切,为印度教的产物。在日本经常被视为一种健康法或疗法的瑜伽,是所谓的哈达瑜伽(Hathayoga),与王瑜伽等并无直接关联。哈达瑜伽又称为昆达里尼瑜伽(Kundaliniyoga),据称是十三世纪初叶,由一位名叫格拉库那特的行者所创。透过与呼吸、姿态有关的种种技巧,控制身体及生理,以使潜在的生命能量(Sakti)释放出来,看见肉体与宇宙合一为目的的瑜伽。此瑜伽的特色,是与其它先行的瑜伽具有使人提升精神层面及使社会组成份子知所进取的层面相对,甚至包含个人欲望等等亦可追求。因此,其优点在于易受民众喜爱,所以不久便凌驾其它瑜伽,博得支持。但是,却遭指摘其有流于肯定安逸的世俗欲望及欠缺社会意识等的缺点。所以,进入二十世纪,代表近代印度的思想家、社会运动家奥罗宾多?古什(Aurobindo Ghosh,一八七二年~一九五○年)指出,即使是藉由身体技法的瑜伽达到一个人的完美境地,仍应在现实社会中履行自己必须救助他人的责任与义务,故主张以身体技法的瑜伽与王瑜伽、信瑜伽、业瑜伽结合为目标的综合瑜伽。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