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宽容

出自:《佛学大词典 》

(Tolerance)容许不同意见、信仰与发表之自由,并且不予以对待上之差别标准,称为宽容。以宗教而言,即承认其他信仰之存在;以伦理而言,即认识人类之不完美性、弱小性,而不加以苛求,并以同情心包容之。在欧洲近代史中,宗教尖锐对立之情况动辄发生,最典型者,如基督教之根本观念认为真理仅为绝对之唯一,而视其他教说为邪教、邪说,故经常发生排除异端之宗教战争、宗教裁判;于裁夺之时,凡是异端必遭处刑。直至近代,渐有宗教之宽容性与诸教协同一致之主张。此类宽容之观念与精神,在今日已成为重要思潮之一;如以法律而言,现代之自由民主国家必皆保障思想、言论,及信教之自由,此即其明显例证。
 印度特别富于宽容精神,一概承认各种宗教与哲学之存在,认为一切宗教与哲学皆为同一真理之显现;抱存此一精神者,特以大乘佛教为然。佛陀常将各种异教视为引导众生之方便教法,故包容之;至密教,亦将世俗之道视为佛教之一部分而予以肯定;另如智顗大师以法华经之一乘精神为准则,而主张诸教(经)皆为一乘。然佛教宽容态度之影响,于印度本土方面却导致佛教之衰落,与现实妥协,而开始急遽密教化,乃至有左道密教等之产生;由是,其宗教型态亦沦为杂乱信仰、混合宗教(Syncretism)。
 在日本,佛教改革期之镰仓时代诸师则不同于上记所说‘肯定诸行’之宽容态度,转而另创新气象。例如法然、亲鸾之念佛,道元之坐禅,日莲之唱题等皆有特立独行之主张,而旧佛教则强调持戒精进。尤以日莲宗,特立法华经之绝对主义以折伏他经、他宗,并进而谏谕国家;然其折伏(非宽容)之道,亦不免失之矫枉过正,既忘失摄受(宽容)之理,更因而陷入偏狭之排他主义。故知宽容与非宽容间之界线与问题,实有待于重新评估与智慧之权衡。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