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礼
出自:《佛学大词典
》
又作礼拜、拜。即对佛、菩萨、尊者、长者、佛塔等表达敬意之行为。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印度礼法有九种,称为天竺九仪,即:(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 (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 (九)五体投地等九种,依次显示自轻至重之礼法。大智度论卷十则举出揖、跪、稽首三种,依序为下、中、上之礼。同论卷一○○亦举出礼有三种,即:(一)口礼。(二)屈膝,头不至地。(三)头至地,为最上礼。
跪之礼法有多种,以右膝着地礼拜,称为‘右膝着地’。据禅林象器笺礼则门礼拜条引涅槃经疏之说,因右膝有力,故跪能安久,起止便易,又右膝躁动,故着地令安。如互跪,即右膝着地而竖左膝之礼,主要为比丘所行之礼法。长跪,指两膝着地,足尖支地而行礼,此礼较互跪为易而节省体力,主要为比丘尼所行之法。至于胡跪,原指胡人之跪拜,用以总称印度、西域等地所行之跪拜礼,如上记之长跪、互跪等均属胡跪,故胡跪之相,不一而足。
五体投地,为各种礼法中表达最高敬意之礼。其作法为先并双足,正身而立,合掌垂首,手轻撩衣下摆,初右膝,次左膝、两肘,依序着地;再伸两掌,掌心朝上,观想如触受礼拜对象之足,并以头额触地一拜。此法以两膝、两肘与头顶着地,故称为五体投地、五轮投地、举身投地。又以身体最上部之头触接受礼者最下部之足,故称接足作礼、头面礼足、顶礼双足、接足顶礼、稽首礼足,或简称为顶礼、礼足。如礼拜对象为佛,特称佛足顶礼。又若单称稽首或稽首礼,则指屈头至地之礼法。又稽首与归命有轻重之别,稽首属于身业,故意义较轻;而归命属于意业,故意义较重。此外,将佛像或经典戴于头上礼敬之情形,称为顶戴、顶受,与顶礼同表尊敬之极,盖因五体中以头为最尊贵之故。
在印度,信徒对佛及塔必先行一礼,其次依右转方向绕巡礼拜,称为绕佛(或称行道)、右绕、旋右、旋匝。或绕一周,或绕三周,后者称为右绕三匝。叉手亦为礼法之一种,印度称为金刚合掌。即两手合掌,左右两手指头相互交叉。在我国禅僧间所行之叉手礼,系以左手握抓右手,又称拱手。
此外,我国于过去禅林间行敷展坐具礼拜者,称为展拜。完全展开坐具三拜者,称为大展三拜;同法行九拜者,称为大展九拜;僧众齐展三拜,称为同展三拜。又有不展坐具,执坐具正半四折,当额其上之礼法,称为触礼。而礼拜在印度通常仅行一拜,我国一般则行三拜,甚至九拜、十八拜、百拜。
此外,另有‘和南’(梵vandana )之礼法,即对长上表示敬意而行问讯礼,为常见之礼法,又作婆南、槃那寐、槃荼味等,意译为礼、归礼。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载,和南有身、口、心三种,即:(一)身行头面作礼,(二)口称‘和南’,(三)心存恭敬。其中,口称‘和南’即为和南最原始之形式。
又派遣他人代替自己去礼拜时,先自行礼拜(即传拜),此称代礼。[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不可思议品、梵网经卷下、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一、十住毗婆沙论卷十、释氏要览卷中、敕修百丈清规卷上尊祖章](参阅‘和南’3125、‘礼拜’6583)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