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四梦

出自:《佛学大词典 》

(一)就梦之原因可将梦分为四大不和梦、先见梦、人天梦、想梦四种。(一)四大不和梦,谓体内之地、水、火、风等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虎狼及劫贼追逐等。(二)先见梦,谓昼间所见如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三)天人梦,谓人若修善,则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增长善根;若人作恶,亦感天人为现恶梦,令其怖恶生善。(四)想梦,谓常思想者,多现梦中。想善事则现善梦,如礼佛、诵经、持戒、供养、施舍等善梦;反之,想恶事则现恶梦。[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二、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九]
 (二)就梦之性质又可将梦分为如下四种:(一)无明习气梦,系以自所积习之无明烦恼,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而心神颠倒,故形于梦想,此为一般梦想之总相。(二)善恶先征梦,谓人凡有善恶吉凶之事,则先形于梦寐,以为征验。(三)四大偏增梦,谓人若四大不调,则身心不安,如地大增多,则身体沉重;水大增多,则身体浮肿;火大增多,则身体壮热;风大增多,则身体急胀,以致形于梦寐。(四)巡游旧识梦,谓人于曾游历之处或曾见闻者,心系念不舍,而形于梦。其中,后三梦为梦之别相。又上述之四大不和梦与四大偏增梦相当,天人梦与善恶先征梦相当,先见梦、想梦与巡游旧识梦相当。[大智度论卷六、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九](参阅‘梦’5774)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网友正在查: 圆照(利言)(唐京师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 辩才(唐朔方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道澄(唐京师章信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清彻(唐钟陵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上恒(唐抚州景云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慧琳(唐钱塘永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神凑(唐江州兴果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慧灵(唐京兆圣寿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常达(唐吴郡破山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丹甫(唐越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法相(唐吴郡嘉禾灵光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文举(唐天台山国清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允文(唐会稽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慧则(元表)(梁京兆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彦偁(寿阇黎)(梁苏州破山兴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从礼(后唐天台山福田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景霄(后唐杭州真身宝塔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贞峻(后唐东京相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希觉(汉钱塘千佛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澄楚(周东京相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威秀(唐京师大庄严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复礼(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惠立(唐京兆魏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玄嶷(唐洛京佛授记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法明(唐江陵府)[《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神悟(唐润州石圯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元崇(璇禅师)(唐金陵钟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利涉(唐京兆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神邕(唐越州焦山大历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唯俨(唐朗州药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