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教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fo2 jiao4]

佛陀(觉者)的教义。印度应诞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代五十年圣教,以及相关教理、经释的总称。本来是谓克服人所具备的种种苦恼,明示成佛方途的教义。释尊是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左右,出生为中印度、迦毘罗卫国的太子,父亲是净饭王,母谓摩耶。幼名悉达太子,十九岁立志佛道修行而出家,三十岁时在菩提树下开悟(关于出家、成道的年龄,亦有异说)。以后,至拘尸那城外、跋提河边的沙罗双树林中,八十岁入于涅槃为止的五十年间,说示诸多教义。其存在与基督教、回教并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至于地区分布状况,主要以印度(现已衰退)、斯里兰卡、东南亚、中亚、西藏、中国、朝鲜、日本为显着。佛教的构成骨干为,正视一切众生存在根本的生老病死等四苦为首的苦恼现实,予以拔苦与乐的慈悲法理。阐示缘起与业的因果理法,且以众人皆能克服种种苦恼、迷惑,确立所谓成佛的永远幸福境涯为目标。于佛教是区分(1)掌握苦的现况、(2)其原因、(3)其超脱、(4)至超脱的过程等四个阶段,而作思索,此称苦、集、灭、道四谛。首先认识人有不可逃避的种种苦(生、老、病、死四苦,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合为八苦),指出其原因在于无知、欲望、执着等的烦恼,而教示八正道,其结果是,断尽烦恼,达到永远平安的境地。于小乘教是阐说,此四谛因果为实生、又实灭。然于大乘教,破折执着于因果实有的小乘世界观,说示四谛的因果是空无而不生灭,万法皆空。更以空为前提,了别假有的无量诸事象,教导于现实上无误地实践,最后以阐明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是一体不二,又以万法是无作为、不变不改,显示中道实相,而得常乐我净的境地。人称八万法藏的庞大佛典中,又以是对一切众生平等开示成佛之道。释尊灭后,此等教理是由付法藏二十四人所传承,小乘教主要是流布于东南亚一带,另一方面,大乘教是经西域,在一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又由鸠摩罗什、玄奘等的多位译经僧予以译成中文。在中国随着经典的体系化,以南三北七的十派为首,由于教相判释的不同,而导致派系丛生,迄至六世纪,天台大师以五时八教的教判统一此等,又将的教理予以体系化,明示理观的一心三观、一念三千法门。又于日本是在六世纪中叶传入,得圣德太子庇护而兴隆。平安时代初期,传教大师出现,于比叡山建立法华圆顿戒坛。但、其后,真言、念佛、禅等的诸宗杂立,在佛教界一片混乱之中,日莲大圣人出现,将秘沈于如来寿量品第十六的文底、事之一念三千的法体(南无妙法莲华经),图显为本尊,明示可令众人胸中所秘藏的佛界涌出的受持即观心之行法。并遗命将此三大秘法的南无妙法莲华经,广宣流布于全世界。御书覆上野高堂书其一(第一六五八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