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末那识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mo4 na4 shi4]
末那是梵语manas的译音,思量(思考、量度)之义,又译为思量识。亦视为相当于心、意、识之意,为与第六识的意识(mano-vijnana)有所区别,故采用音译。于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是将之列入第七识。唯识的思想,视为比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更根源的心智作用而建立者,谓有意识、又无意识,常执着于自身(我)而不间断的心。与末那识一同产生作用的机能(心所),受制于事物事象自身永远不改本体的我,可举出我癡(不知那样的我并不存在的愚癡)、我见(认为有那样的我存在的见解)、我慢(抬高那样的我而看低他人的傲慢)、我爱(对那样的我爱惜不舍的执着)等的四烦恼,以及分别一切事物的作用之慧。达到开悟的境地时,末那识则消灭之说,据称是安慧(Sthira)所倡立;但在护法(Dharmapala)及尊奉彼之法相宗等所说,则认为识转而得到智(转识得智),末那识为四智之中,知自他一切事物本性平等的平等性智。天台大师于上卷(大正第三十九卷第四页),是将第七识的阿陀那识(分别识、末那识)定位为二乘识。谓声闻、缘觉的二乘,厌迷生死,追求涅槃境地的智能,比起一切佛的智能,则属方便智;虽知第七识是比六识更根源的生命作用,得悟空理,而断除三惑中的见思惑,但仍不知更根源的第八识,以及最根源而与真理(真如)为一体的第九识,处于迷的状态。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