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末那识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mo4 na4 shi4]
末那是梵语manas的译音,思量(思考、量度)之义,又译为思量识。亦视为相当于心、意、识之意,为与第六识的意识(mano-vijnana)有所区别,故采用音译。于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是将之列入第七识。唯识的思想,视为比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更根源的心智作用而建立者,谓有意识、又无意识,常执着于自身(我)而不间断的心。与末那识一同产生作用的机能(心所),受制于事物事象自身永远不改本体的我,可举出我癡(不知那样的我并不存在的愚癡)、我见(认为有那样的我存在的见解)、我慢(抬高那样的我而看低他人的傲慢)、我爱(对那样的我爱惜不舍的执着)等的四烦恼,以及分别一切事物的作用之慧。达到开悟的境地时,末那识则消灭之说,据称是安慧(Sthira)所倡立;但在护法(Dharmapala)及尊奉彼之法相宗等所说,则认为识转而得到智(转识得智),末那识为四智之中,知自他一切事物本性平等的平等性智。天台大师于上卷(大正第三十九卷第四页),是将第七识的阿陀那识(分别识、末那识)定位为二乘识。谓声闻、缘觉的二乘,厌迷生死,追求涅槃境地的智能,比起一切佛的智能,则属方便智;虽知第七识是比六识更根源的生命作用,得悟空理,而断除三惑中的见思惑,但仍不知更根源的第八识,以及最根源而与真理(真如)为一体的第九识,处于迷的状态。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网友正在查: 五种出世间一切种清净 , 五种正心解脱生长之门 , 五种不虚利益方便胜行 , 五种方便摄一切正方便 ,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 , 五事有执受无执受分别 , 五事世间出世间等分别 , 五受根于杂染品等增上 , 五缘能作不虚饶益加行 , 五因令于涅盘速住不退 , 五处为苾刍等所不应行 , 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 , 五相于所化生为善友事 , 五相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 五相能为善友所作不虚 , 五相能表真实一切智者 , 五相能作一切饶益之事 , 五相观察能获速疾通慧 , 五种爱非爱业果异熟自体 , 五种利益种类自利利他相 , 五种佛菩萨威力品类差别 , 五根与三十七觉品法相摄 , 五相思择大乘经起因缘说 , 五事界处摄非界处摄分别 , 五事有所缘无所缘等分别 , 五事有异熟非有异熟分别 , 五事与解脱胜处遍处分别 , 五种因缘愚夫执有如名自性 , 五种能解甚深义理密意依处 ,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