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思想
读音:[shen2 guo2 si1 xiang3]
以日本为神之国土的一种思想。主张日本为神国的根据,概有:神对国土与人民的拥护、国王以神的子孙君临此土、国土的神圣等。神国一词最早是见于。始于神功皇后远征新罗时,新罗国王称呼日本为“神国”。其后,日本古代,奉天皇之命,向神社献上币帛的奉币使之告文等,断断续续可见神国的用例。但、神国思想正式高涨,是在平安时代末期以后,尤其是鎌仓时代进入后半的阶段。因此,至今一般仍将神国思想看做是中世纪的产物。中世纪经常被称为回归国家主义(nationalism)的时代。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册封体制瓦解时,日本亦自其束缚中获得解脱。遣唐使被废止,平安后期,日本国风文化一片兴隆。进入中世纪时,伊势首开其风,将神道思想建立理论体系,紧接其后,自鎌仓时代的后半起,主张日本是神孙降临,得神守护之地的神国思想便兴盛起来。元军来袭时,神国思想达到颠峰,但此亦如前述,是长期以来的国家主义盛行的风潮所致。然而此种回归日本∥本朝意识的形成,仍停留在萌芽的阶段。与慈圆(一一五五年~一二二五年)的并列为代表日本中世纪的史书,尚有北亲房(一二九二年~一三五四年)所著的。其开宗明义,亲房便记道:“大日本是神国。天祖初开基,日神长传皇统”,强调日本是异于他国的一种神圣存在。然而在同一本著作中,亲房为说明日本的地理位置,却端出须弥山为中心的佛教世界观,指称即连中国于其中亦不过是“一边之小国”。而且更称,离此“东北之大海中”有一小岛即日本。为了说明神国思想而频频引用一些事例,将日本予以神秘化的,在另一方面又接受佛教的世界观,将日本视为位于此现实世界∥娑婆世界东北方的粟散国(如粟粒般的小岛),颇耐人寻味。如此将日本的位置摆在更辽阔的世界,再予相对观察的见解,不仅限于亲房,在中世纪的日本,不分身分、阶层,人人皆遍存有此种想法。这点在鎌仓佛教祖师的思想中,尤其显着。无关神国思想的兴盛,在该时代的整体世界观之中,展开日本相对化的事例可从起誓文中得见一斑。起誓文是从十二世纪急遽增加,经历中世纪已写下惊人的庞大数量。其罚文(明载毁誓约时受罚的文字)中,从元军来袭前后,经常出现“日本国主天照大神”的字样。适值神国思想高涨的时期。光看这点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从该一时期起,天照大神已被大书特书。但是在奉请天照大神时,通常是先奉请梵天、帝释天、四天王等超越日本领域的佛教守护神,天照大神在壮阔的佛教世界观为前提下,终究仅止于小国日本的国主。中世纪是眼光落在“日本”二字的时代,但那并非意味无条件的回归日本主义,而是以有个超越日本的辽阔世界存在为前提下,着眼于“边土”日本的独特性。日莲大圣人所说的神国,亦可以按照此种的文脉去作理解。此种世界观的凝结表现就是所谓三国(印度、中国、日本)的语词。正如法相宗的觉宪撰及华严宗的凝然撰所可得见般,于中世纪,三国传来、三国相承的此一用语已相当普及。又有对所收录的典故,进行天竺、震旦、日本的分类。三国既是佛教传来的空间过程,同时亦是包含所谓正法的印度↓像法的中国↓末法的日本这种时间变迁的观念。在此一理念普遍化的当中,更可明白神国的主张决不是日本无条件的赞美。不过,当进入室町时代,神道说被建立体系,开始提倡神本佛迹论时,亦逐渐可见与独善的日本本位主义相结合的神国思想。战国时代,基督教开始流入时,神国思想被用做抨击基督教徒的文字。基于日本是神国的此一理由,丰臣秀吉(一五三六年~一五九八年)禁止基督教的传道一事,亦是众所皆知。到了江户时代,为与极力推崇中国为圣人之国的儒学相抗衡,日本国学家强调日本∥神国论。明治以后,神国思想结合国家神道而开始受到提倡,尤其在第二次大战前与战时,更受到大力鼓吹。但亦随着败战而丧失其思想意义,以迄于今。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