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
读音:[shi2 di4]
将佛道修行者的修行阶段、境地,分成十种。地是能生、所依之义,谓住于其位,依其位所持之法而生成的果。又指其境地。依教义浅深,所说十地的内容亦不同。主要为:三乘共十地,大乘菩萨十地等。其它,尚有佛之十地、声闻十地、缘觉十地。三乘共十地亦称通教十地,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所共通,谓修行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断见思惑,而得悟的境地。(1)乾慧地。乾慧是有漏的智能,意指未得法性理水滋润而干燥的智能,谓有智能却未证得法性空理之位。相当于声闻三贤位(外凡)、菩萨的顺忍以前。(2)性地。谓稍得法性空理而伏见思惑之位。相当于声闻四善根位(内凡)、菩萨的顺忍。(3)八人地。人是忍之义,同八忍地。初得无漏智而断见惑的见道十五心之位。相当于声闻的须陀洹向、菩萨的无生法忍。(4)见地。见是谓断尽见惑而见(观)四谛理之意,见道第十六心之位。相当于声闻的须陀洹果(初果)、菩萨的阿鞞跋致(不退转)之位。蕌薄地。于欲界九品的思惑中,断前六品,而残留后三品,故谓薄。相当于声闻的斯陀含果(二果)、菩萨的阿鞞跋致以后之位。离欲地。断尽欲界九品的思惑,而脱离欲界之位。相当于得声闻的阿那含果(三果)、菩萨的五神通之位。珯已辨地。亦称已作地。断尽三界见思惑之位。相当于声闻界最高位的阿罗汉果(四果)、菩萨成就佛地之位。况辟支佛地。即缘觉位。断三界的见思惑,又除习气而入空观之位。习气是指因循习惯而顺产生,于无意识中养成的惑。谓虽断尽见思惑的本体,惟于无意识中,仍残留习癖的惑。第六卷上(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七一页),将见惑譬为薪,思惑为炭,习气为灰。菩萨地。菩萨修行六波罗蜜之位。从空观,出假观,再生三界,以利益众生,故指乾慧地至离欲地。又谓,从菩萨的初发心至成道之前。⑩佛地。菩萨的最后心,断尽一切惑及习气而入寂之位。即具备一切种智等诸佛之法的通教之佛。别教十地别教所说的菩萨修行阶段,相当于五十二位中,第四十一位至五十位为止,谓断无明惑而证得中谛之理的过程。(1)欢喜地。亦称极喜地、喜地、初地。谓证得一分中道之理,而心生欢喜之位。(2)离垢地。亦称无垢地。入于众生的烦恼垢中,且从中脱离之位。离破戒与悭嫉的二种垢,故谓离垢地。(3)明地。亦称发光地。谓断“心迟苦”的无明,即断除“闻思修忘失”的无明惑,而发出智能光明之位。(4)焰地。亦称焰慧地、烧然地。烧烦恼薪的智能焰增上之位。蕌难胜地。亦称极难胜地。战胜难断的无明惑之位。现前地。显现清净真如与最胜智之位。珯远行地。远出世间,过二乘道之位。况不动地。安住于中道之理而不动之位。善慧地。依善巧的慧观,遍十方一切,说法教化之位。⑩法云地。说法如云,降无量无边的法雨,以真理覆盖一切之位。以上,于别教十地之位,是渐次断修惑,终究属于权教,故不论如何历劫修行,亦难成佛。云:“别教之证道,初地始断一分之无明,显一分中道之理,还见别教,始知是隔历不融之教,而移入圆教,则成为圆人,不留于别教。有上中下三根之不同故,由初地、二地、三地,乃至等觉止,皆成圆人,故于别教无佛,云有教无人”(第五八五页)。御书开目抄(第二二五页)一代圣教大意(第四一五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