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行派
读音:[yu2 jia1 xing2 pai4]
主张由一群注重瑜伽(禅定、瞑想)实践,被称为瑜伽师者所倡立唯识思想的印度大乘佛教学派。四世纪左右,沿袭“空”的思想,同时根据、等的教说,提倡所谓一切事物、事象(万法)皆是心之本体的识所起变化而假现者,只有识为实有的唯识学说。倡导此项主张的学派亦称瑜伽行唯识派、或唯识派。关于被奉为其祖的弥勒(梵名Maitreya,约三五○年~约四三○年),生平不详。后来与据称在兜率天等待继承释尊之后的弥勒菩萨混为一谈。被视为弥勒弟子的无著(梵名Asanga)造、,建立体系。无著之弟?世亲(即天亲。梵名Vasbandhu)作、、等的许多论述,集唯识思想的大成。其后,注释的十位学者(唯识十大论师)相继出现,随着瑜伽行派在印度全境的兴盛,而衍生种种的异说。其中,始自陈那(梵名Dignaga的译音)的有相唯识派,经无性(Asvabhava)而由护法(Dharmapala)集其大成。护法着,明确区别法之相与性,提倡从分析现象之相,以达到真实之性的性相别体论等,集新学说的大成。更由戒贤(S1labhadra)传予中国的玄奘,形成法相宗,并传入日本,于奈良时代形成南都六宗之一。陈那又于论理学(因明)的领域亦甚活跃,其传统延续至法称(Dharmak1rti)。由于其注重论理的态度,所以在西藏是将此派定位于论理追从派。相对的,无相唯识派则继承无著以来的传统,而被称为圣教追从派。重视论理学的倾向,亦可见于受到有相唯识派影响而成立的中国、日本的法相宗。与陈那同一时代的德慧(梵名Gunamati)弟子?安慧(梵名Sthiramati),是传承近似无著、世亲的思想。此与陈那等人的有相唯识派对立,人称无相唯识派。寂护(梵名Santaraksita)及莲华戒(梵名Kamalas1la)等人是被列入此一立场的学者,将瑜伽行派的思想结合中观派的思想,而被称为瑜伽行中观派。其思想对后来的西藏佛教影响甚大。后来由真谛(梵名Paramartha)传入中国,形成摄论宗。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