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存在论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cun2 zai4 lun4]

就存在的意义、种类、一般构造展开研究的哲学领域之一。在传统上,从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年~前三二二年)以来,是称为形而上学或第一哲学,进入十七世纪之后,才在德国开始使用存在论一词。在近代以前的哲学,是如亚里斯多德般,视研究存在学问的形而上学为第一的基础学问,直到笛卡儿(Rene Descartes,一五九六年~一六五○年)的出现,研究意识以认识存在的认识论才渐被视为第一的基础学问。以认识论为基础学问时,过去的形而上学便被视作是独断的学问,而重视意识所构成存在的问题,这项论点是由笛卡儿、英国经验论、康德(Immanuel Kant,一七二四年~一八○四年)、黑格尔(G. W. F. Hegel,一七七○年~一八三一年)、胡塞尔(Edmund Husserl,一八五九年~一九三八年)相继提出。胡塞尔是在所谓先验论主观性构成存在的范畴,区分形式存在论和质料存在论,认为着重于形式且普遍本质的形式存在论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相对的,着重于质料、领域本质的质料存在论则为一切事实学的基础。然而,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一八八九年~一九七六年)在一书中,批判胡塞尔把存在论解释成先验论主观性的构成问题,认为应该从所谓实存的存在者,即究明人的存在理解的基础存在论,来构思存在论,但在后期却否定从人的存在理解去究明存在的方向,而设定所谓存在层面对人的作用问题,并试图从艺术、诗歌等之中,去找出解释此一问题的线索。对于上述胡塞尔、海德格的存在论点完全予以否定的,则有卡纳普(Rudolf Carnap,一八九一年~一九七○年)等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及奎因(Willard van O. Quine,一九○八年~二○○○年)等的新实用主义者。他们利用罗素(Bertrand A.W. Russell,一八七二年~一九七○年)的符号理论,将存在问题归纳于可满足符号语言规范的对象抉择问题,对于亦属科学对象的各个领域的存在论虽表认同,但对于超越它的一般存在论、形而上学却视为不具有明确符号语言的假问题而予以否定。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