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
读音:[jing1 yuan4 zhe2 xue2]
Scholasticism。经院哲学是兴起于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学所属范畴之一,与基督教神学在密切关系下发展出来。英语schola一词是“学校”之意,意味教会的附属学校。该校所采用的方法是按照“讲读”(lectio)与“讨论”(disputatio)的方式,就各项学问的种种问题进行辩论式的探索。经院哲学中的知名争辩有一场“共相之争”。这是主张类种的所谓普遍事物比个体更早存在的唯实论立场,及主张存在仅限于个体,所谓类种的普遍事物只是一种名称而已的唯名论立场所引起的一场争辩。安塞姆(Anselmus Cantuariensis,一○三三年~一一○九年)说:“基于理解的需要,所以我会相信”,强调经院哲学的性格是以信仰内容为依据的一门学问。进而提倡理性作用的重要性者,有阿伯拉尔(Petrus Abaelardus,一○七二年~一一四二年),建立唯名论的立场。大阿尔伯图斯(Albertus Magnus,约一二○○年~一二八○年)及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一二二五年~一二七四年)则认为理性与信仰并非对立之物,而是相辅相成,试图将神学建立成一门有体系的学问。例如他们甚至就神迹等属于说教的事物,特别撰述论文。其背景可说是由于当时的伊斯兰哲学家将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年~前三二二年)的哲学介绍到欧洲,造成以往由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三五四年~四三○年)所代表的教父传统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融合所致。其最大成果有托马斯?阿奎那的。与托马斯所代表,以理性来解释信仰的潮流相对抗的,有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一二六四年~一三○八年)与奥康姆(William of Ockham,约一二八○年~一三四七年)。奥康姆坚持唯名论的立场,主张人属于个体,只能凭经验认知事物,所以不能以理性去证明神的存在,或给神学建立基础。但是此一主张等于是在划分信仰与哲学,对于本来是以建立信仰基础为目标的经院哲学,可说是一记致命的打击。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