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一心三观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yi4 xin1 san1 guan1]

即天台大师所立的观心修行法门。说于第三卷上(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二六页)及同第五卷上(同第四十六卷第五五页)等。相对于别教所立的次第三观,亦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不纵不横三观、三一相即三观。一心是指所观之境的众生之心,三观是谓能观之智,亦即观察众生日常所起的一念心中,空、假、中三谛圆融相即而具足。别教是先修空观,断见思惑,证空谛之理;次修假观,破尘沙惑,而知假谛无量法门;其后修中道观,断无明惑,而证中道之理。如此次第观察空、假、中三谛,故谓次第三观。又于修行阶段,立五十二位,谓一一之位须经多俱低劫的修行而成佛;修行有时间之隔,证中道之理有空间之隔,故亦称隔历三观。于纵,则非但有修行的时间次第,修三观、证中道之理亦离空假以立中道(但中之理);于横,则空假中并列修行,故谓纵横并列之三观。反之,天台大师的一心三观则是从修行之初就直接修行三观,故谓不次第三观。无修行时间之隔,证中道之理又无空间之隔,一境之上,三谛相即,三观亦圆融于一心,故谓圆融三观。于纵的修行过程,非但无空假中的次第;于横,亦非空、假、中并列观察,故亦称不纵不横三观。又观三谛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即三谛,故亦称三一相即三观。亦即,所观之境,于此一境三谛圆融(三谛即一谛、一谛即三谛),故于能观的三观,若修一观则为同时修三观。因此,于一念中同时把握空、假、中三观,谓之一心三观,天台大师以此为止观的正行。一心三观的出处是方便品第二、“十如实相”的经文。云:“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之法门,起自法华经一卷之十如是。文意是云百界千如、三千世间”(第四三三页)。又,引用第一卷上(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一页)与第五卷之三(同第四十六卷第二九六页)云:“止观一云:『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弘决五云:『故至止观,正明观法,并以三千,而为指南…故、序中云: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己心所行法门者,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也。三谛三观之名义,虽有璎珞、仁王二经,但一心三观、一念三千等己心所行法门,是以迹门十如实相之文为依文而释成”(第五六○页)。天台大师是像法时代的正师,以本门为里,而弘通迹门。从迹门极理的十如实相阐述理的一念三千法门,立十境、十乘观法,以己心修得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为观心的修行。对此,日莲大圣人在云:“所诠,妙法莲华之当体,唯是信持法华经之日莲弟子檀那等,父母所生之肉身也。正直舍方便,唯信法华经,唱南无妙法莲华经之人,烦恼、业、苦三道,转为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三观、三谛,显于一心;其人所住之处,是常寂光土。能居所居、身土、色心、俱体俱用、无作三身之本门寿量当体莲华之佛者,唯日莲弟子檀那等之中有之也。是即法华当体,自在神力所显功能。不可疑之、不可疑之”(第五三五页)。日本大石寺第二十六世日宽在引用一部归于传教大师所著的(传第五卷第七一页)之文,解释上述御文称:“显三观、三谛即一心之文,『三谛』是境,『三观』是智。故知,唯信法华经,唱南无妙法莲华经,则悟显本地难思之境智妙法即我等一心,显为本门寿量之当体莲华佛,是名本觉无作之一心三观。修禅寺决十八云:『本门实证时,无思无念、修三观』。无思无念,无谁造作,故谓无作也”(文段集第六七五页)。又,说示:“一念三千之观念、一心三观之观法,皆纳于妙法莲华经五字;妙法莲华经五字,又纳于我等之一心矣”(第四三五页)。于末法,天台大师所立的一心三观,则已包含于受持南无妙法莲华经之中。法华经方便品第二(第一一六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4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