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 在线佛学大辞典 - 佛学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知行合一

出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

读音:[zhi1 xing2 he2 yi1]

中国阳明学的主要命题,谓知(道德的自觉)行(道德的实践)必须一致。南宋的朱子解释的“格物致知”,主张应将穷究事物之理、琢磨知识置于修养之初,知识优于实践的“知先行后”。对此,明代的王阳明则说,知行分离将导致“知善不行,知恶不改”的情况,亦即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却行不仁不义的社会现象,反对朱子学说,力倡知行的一致。王阳明又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乃行之主意,行为知之功夫”(传习录),认为道德的自觉与实践是一体的两面,道德的自觉是实践的发端,而且藉由道德实践方能实现道德的自觉,阐扬认识与行动力求一致的修养论。其不同亦出现于王阳明就“格物致知”所作的解释,他以实践的立场解释为格事物(穷究事物之理),以实现知(良知先验的内在之善)。知行合一稍有不慎很容易被误解为轻视实践前的认识,其实是在阐述道德领域中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可说是着眼于促成实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