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见思惑
出自:《天台教学辞典
》
见惑与思惑,三惑之一。略称见思。即迷于界内事、理之见惑与修惑。见修二惑,为三界分段生死因,台家将此二惑并称为见思。其中,迷于界内理,贪着五欲入于忆想称见惑;迷于界内事,生厌怠称思惑。又意根对法尘之非理计度,起诸邪见为见惑,对五尘贪爱染着为思惑。藏、通二教至极果,别教至第七住,圆教至第七信时始能尽断之。
‘天台四教仪’谓:见思惑有见修、四住、染污无知、取相惑、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等七种异名。其中,见思乃称见道所断之见惑与修道所断修惑,故称见修。
见,指见一处住地;思,指欲爱等三住地惑,总称四住。又相对无明等不染污无知,称见思为染污无知。相对尘沙取涅槃相、无明取二边相,称见思取六道生死相为取相惑。相对无明根本惑,称见思为枝末无明。又以尘沙、无明为菩萨所断之别惑,见思为三乘人所通断,故称通惑。相对无明等界外惑,见思唯润增有漏业,招感三界生死,故称界内惑。
又解释见思之语,有从解得名与当体受称之别。所谓从解得名,即就能断智解,而立所断名,即能断之无漏智生起,照见四谛理时,其所断惑称为见惑;其能再度思惟四谛理而断称为思惑。所谓当体受称,系就惑当体而立名,即烦恼本无实体,乃见为假有之虚妄不实法,故称见惑;贪、嗔等烦恼缘五尘、六欲事相,深思惟而留于内心,故称思惑。
[法华经玄义卷四上·卷五上、摩诃止观卷五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五、卷七之一、观音玄义记卷一、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中·卷下]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