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罗
读音:[bao3 luo2]
Pau1。基督教成立时的传道者。在基督教摆脱犹太的区域性,扩及罗马的异邦人之间,扮演重要角色。与耶稣大致同一时期,出生在小亚细亚的塔尔苏斯(Tarsus),一个拥有罗马市民权的犹太家庭。塔尔苏斯地处东西方的交通要沖,希腊文明昌盛。保罗在此鉆研希腊的学问,尤其精通希腊语。他是在法利赛派的严格教育下成长的一名犹太教徒,起初对当时崛起的基督教徒是站在施加迫害的立场。但在前往大马士革(Damascus)迫害基督教徒的途中,据称在幻象中看见耶稣,经历戏剧性的悔悟而改变信仰。从此以后,保罗主要是在爱琴海一带从事传道旅行达三次,在小亚细亚、希腊各地设立许多教会。据称是在公元六五年左右殉教。以保罗名义写出的书信有十三封,收录在之中。其中七封(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得撒洛尼前书、腓利门书)已无异议,公认是保罗自己所写,其余可能是保罗的弟子们代笔。当时犹太人的社会里,是过着遵守律法为中心的生活,保罗自己在悔悟之前亦是此种的律法主义者。悔悟以后是站在所谓一切献予耶稣基督的人生态度,才是超越形式主义的律法主义,真正信仰的立场。在书信中,亦一再强调所谓的“信仰称义”,认为人不是凭遵守律法,而是凭信仰才能成为义人。并且说,信仰中,不论是犹太人或异邦人,一律平等。保罗又认为,在此世间行善虽不能保证得救,但是凭信仰而与上帝修复关系者,亦将努力与他人修复关系,亦即可望过着充满爱的人生。信仰称义的立场,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每当危机的时代一定会以重返原点的姿态出现。例如:古代的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三五四年~四三○年)、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一四八三年~一五四六年),在二十世纪则有巴特(Karl Barth,一八八六年~一九六八年)分别揭橥其旗帜。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