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下载 佛学大辞典 在线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藏教
出自:《佛学大词典
》
为天台大师智顗所立‘化法四教’之一。全称三藏教。即小乘教之别称。关于其名称,四教义卷一载(大四六·七二一上):‘释三藏教名者,此教明因缘生灭四圣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所言三藏教者,一修多罗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中略)此之三藏教的属小乘。’此即以三藏为小乘教之别称。其中之修多罗藏,指四阿含;毗尼藏,指八十诵律;阿毗昙藏,指佛及诸弟子之分别法义。此三者通称为‘藏’,系以其各皆含藏有一切文理之故,亦即阿含为定藏,毗尼为戒藏,阿毗昙为慧藏;合此三藏之教,具有转恶为善、转迷开悟、转凡成圣之功用,故并称为三藏教。
于天台宗之判教中,此教为化法四教中居最初者;此教之人,观因缘生灭之四谛,断除见思二惑,了尽子缚果缚,而入无余涅槃,以‘灰身灭智’为其极果。此教所被化之机有三乘之别,正教声闻、缘觉二乘,傍化菩萨。其中,声闻观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各期得果。(一)声闻之修行阶位有七贤、七圣之别。(1)七贤,属于凡位,又称七方便。其中,以三贤为外凡,四善根位为内凡。(2)七圣,即随信行乃至俱解脱之阿罗汉,即见道以上之圣者,依根机之利钝而立三道四果等之差别。(二)缘觉之人因为根利之故,不经次位即行得觉,不仅断除正使,且亦扫除习气。(三)菩萨亦不立次位,经三阿僧祇百大劫广修六度百福之行,伏惑行因,于最后身证得八相成道,即达此教之佛果,此称劣应生身。
三乘之法门虽各不相同,其修行位次与断惑修证亦互有差异,然却同修‘析空观’,同证偏真之空理,同归灰断,故称为拙度。又智顗以此教具有‘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等四门之别,而配以有门毗昙、空门成实、亦有亦空门昆勒论、非有非空门车匿所用之论,然因昆勒论与车匿所用之论在我国夙无译本,智顗即主依毗昙有门,傍取成实空门之意,来阐明藏教之义理及修行阶位等。四教义卷六(大四六·七四一上):‘“两门不度,不可悬判,空门明义胜阿毗昙,何故舍胜用劣?”答曰:“毗昙虽劣,而是佛法根本,是故佛去世后流传利物,且又大乘经论破小乘,用小多取毗昙有门,少用空门。”’
又关于智顗将三藏教判为小乘教之别名,慧苑之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卷一,曾举出四项过失以非难之。四失者,即:(一)滥涉大乘失,(二)大无三藏失,(三)特违至教失, (四)不定失。华严宗四祖澄观则于其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论列三藏教之所以不宜名为小乘教之原因,而谓三藏教亦含有大乘六度菩萨,能断除三十四心之结,而证成真佛,故不宜视同小乘教。然高丽天台宗僧元粹之天台四教仪备释卷上则反其说,而谓(卍续一○二·七七上):‘今考大本,别意有三:一小乘三藏部别故(大乘戒藏在梵网经),二小乘三藏隔异故(经律论学互相不融),三小乘三藏破旧医故(客医正术对破邪外),故名小乘为三藏教。’此即认同智顗之说者。[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卷十上、法华经文句卷九上、摩诃止观卷三下、四念处卷一、卷二、法华玄义释签卷二十、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之三、卷三之四、八教大意、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上、教观纲宗、守护国界章卷上之上、法华玄义私记卷一]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