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历寺
读音:[yan2 li4 si4]
日本寺院名。位于比叡山(今之滋贺县大津市)的天台宗总本山。山号比叡山,亦称山门、或北岭。七八五年(日本延历四年)七月,传教大师最澄(七六六年~八二二年)登比叡山,结草庵,号国昌寺(后称比叡山寺)。七八八年(延历七年)建立三宇堂(后称根本中堂),以自造等身大的药师如来为本尊。又改称天子本命道场、镇护国家道场,以、、为镇护国家三部经,持续读诵。七九四年(延历十三年),迁都平安京时,同山位于新都的丑寅方向,所以又被称为王城镇护道场。传教大师于八○四年(延历二十三年)偕弟子义真入唐,在佛陇道场受行满座主与道邃和尚传授一心三观、一念三千的深旨。回国后,八○六年(大同元年)获準开创天台宗。八一八年(弘仁九年)制定,八二○年(弘仁十一年)着,主张建立迹门圆顿的大乘戒坛。将一切传付义真后,于八二二年(弘仁十三年)六月四日逝世。接着,第七天的六月十一日,敕许传教大师的出世本怀,建立迹门戒坛,翌年二月,寺名改称延历寺,举行授戒。八二四年(天长元年)六月,淳和天皇敕令义真(七八一年~八三三年)担任第一代的天台座主。于延历寺设置上座、寺主、都维那的三纲,仁忠为上座、道叡为寺主、兴善为都维那,取代朝廷的僧纲(管理寺院的官吏),统辖延历寺全体,从此以后,寺院行政才得独立自主。八二七年(天长四年)建立戒坛院,翌年建立讲堂,八二九年(天长六年)建立首楞严院。八三三年(天长十年)义真去世,八三四年(承和元年),圆澄接任第二代的天台座主。至圆澄一代,山内规模皆已完备,寺内由三院构成,区分为东塔、西塔、横川。传教大师灭后,东寺的空海(七七四年~八三五年)讨好朝廷努力弘教,急速扩张宗势,又作,将贬为第三劣,以真言三部为镇护国家的秘法。第三代座主慈觉(七九四年~八六四年)受弘法的僻见纷动,又与东寺真言对抗,欲使叡山取得优势,得敕许入唐,习显密二道后,返日。并作、十四卷,弘扬理同事胜之义。从此时起,日本天台宗进行密教化。慈觉之后,智证(八一四年~八九一年)任第五代座主,但传教大师派、慈觉派、智证派等的根本三派,加上其后的十派,合称台密十三派的支派,亦由此时萌芽。九六六年(康保三年)任第十八代天台座主的良源(慈慧大僧正)被誉为叡山中兴之师。力图重整山内的建筑物,振兴教学,对僧徒三千人治理甚严。然而良源死后,因继任座主的人选而产生对立,慈觉门徒与智证门徒的沖突更形激烈,九九三年(正历四年),智证门徒下山聚集在三井寺(园城寺),从此以后,延历寺自称山门,三井寺称为寺门,互相对峙。此时,叡山镇守的日吉神社趁机发展,又蒙后三条天皇(一○三四年~一○七三年)亲临往诣后,皇族等的参诣更是络绎不绝。仗恃此权势,欲向朝廷抗议时,便抬出日吉神社的神舆,涌入京都等地,横行霸道。至平安末期,山门的腐败堕落更甚,拥有众多僧兵的叡山,在源平相争时,与木曾义仲(一一五四年~一一八四年)联手打倒平家,承久之乱时,又投靠后鸟羽上皇(一一八○年~一二三九年)。日莲大圣人曾在一二四三年(宽元元年)登叡山,以叡山为中心,在各地勤学九年。一五七一年(元龟二年),延历寺遭织田信长(一五三四年~一五八二年)纵火攻打,全山烧毁,僧侣男女数千人被杀。其后,由于丰臣秀吉(一五三六年~一五九八年)、德川家康(一五四二年~一六一六年)等人,而得以重振,明治时代又遇“废佛毁释”等,以迄于今。御书撰时抄(第二八六页)
更多:https://www.chaxunjiao.com/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